
按新計價規則打出的票據。記者陳南攝
一年後將對新規進行完善針對合乘明年擬推“分時計價”
東北網12月2日訊 昨起,“低速等時”計費規則在我市近1.5萬輛出租車上全面推行。記者乘坐多輛出租車體驗采訪時發現,由於恰逢周末,路面行車較為順暢,多數出租車沒有收到“等時錢”;而乘客最為關心的仍是合乘的“等時費”如何收取?
記者等時9分鍾多付1.9元車費
昨日9時許,記者在道外區太平大街上了陳程師傅的出租車,去往通鄉商店。記者粗略計算,車輛從進入紅旗大街到目的地共途經11個交通信號燈,其中時間最長的90秒,最短的20秒。此間車輛走走停停,很多時候車速低於每小時12公裡,計價器的“低速”區不斷計時。下車後,記者看到計價器上顯示共等時9分05秒,按照低速等時計費規則,要比平時多支付1.9元的“等時費”。記者從打印的票據上看到,票據“等候”一欄顯示“0.09”字樣,陳師傅告訴記者,這表示車輛低速等時的具體時間,“0.05表示累計等時5分鍾;1.0表示累計等時60分鍾。他說。
的哥周末不堵“等時費”不多見
和陳師傅一樣,的哥孫運慶也享受到了低速等時帶來的收益——昨天一上午,他就“收獲”了兩份低速等時費用。孫運慶說。“以前遇到堵車,心裡很著急,現在乘客分攤了堵車費用,我們的損失也能減少點。”
瑞祥公司的張繼良和聯眾公司的陳天勝沒有那麼“幸運”——到中午記者登車時,他們一份“等時費”也沒收到。陳天勝告訴記者,像從博物館到建築藝術廣場這樣的擁堵路段,因為沒有超過3公裡而不能“低速等時”,即便超過了3公裡進入低速運行狀態,很多乘客也都到達目的地了,很難湊夠5分鍾。張繼良與同事交流後發現,因為昨天恰逢周日,路面行車較為順暢,很多同事都沒有收到“等時費”。
市民出租車+地鐵公交混搭出行
記者隨機采訪多位市民,多數人表示可以接受“低速等時”。
經大東公司的哥王師傅同意後,記者就如何看待“低速等時”跟車隨機采訪了幾名乘客。
市民王女士表示,以往她打車去一些容易發生擁堵的路段經常遭遇拒載,即便上了車,一旦堵車便會聽到司機的抱怨,“‘低速等時’施行以後,即便堵車也有錢可賺,這樣那些出租車就不能因為路堵而拒載了。”
市民梅先生表示,“低速等時”推行之後,如果距離超過3公裡,路面還比較擁堵,他會選擇出租車加地鐵或者公交的混搭方式出行,減少出行成本。
市民王先生表示,即便中途發生大堵車,他也不會下車,“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出租車司機分攤堵車費用,乘客有義務這麼做。”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由於推行了“低速等時”,很多乘客只要出租車車速降低或者停車等待紅燈,就會低頭緊盯著計價器。“現在真是蹦字就心疼啊!”市民李阿姨說。
未來針對合乘推行“分時計價”
采訪中,很多乘客擔心同一個問題——實行低速等時後,合乘的“等時費”該怎麼收?
市出租汽車管理處工作人員此前向記者表示,“低速等時只是出租汽車計費方式的變化,推行後的合乘車費一樣需要駕駛員和乘客共同商定。”但很多乘客認為,車費收取應該有據可依。
記者發現,一些的哥已經總結出“合乘+低速等時”的車費收取方法。的哥陳程說,他會提示後上車的乘客目前所行駛的路程,以及車輛低速運行的累積時間,分開計算前後兩名乘客打車的公裡數和低速等時的時間。 “第二名乘客下車時,用已行的時間和距離減去上車時的數據,便是這名乘客的車費數據”。但很多司機表示這樣“太麻煩”,“還是和乘客協商吧,有時候能抹就抹了。”
對此,市交通運輸局出租車管理處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出租車“分時計價”計費規則,即通過技術手段計算不同乘客上車的時間,來解決合乘車費計算不規范的問題。“爭取明年上半年推行”。這名負責人同時表示,出租車管理部門將在“低速等時”規則實施一年以後,再視實際運行及乘客需要做進一步完善。
小資料
“低速等時”
按照計費規則,當出租車時速低於12公裡且累計達到5分鍾時,車內計價器將自動“蹦字”,即按照1公裡車費收取“等時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