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訊 隨著網購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快遞產生了依賴,因為只有快遞,纔能將電商網站和消費者無縫連接起來。
不過,在快遞行業給消費者帶來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太樂觀的現象。
民警起獲了藏在張某家中的贓物和可疑物品。
快遞行業存在的內件丟失、暴力分揀、霸王條款、兜售消費者信息等諸多違規行為,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
近日,會戰公安分局破獲了一起盜竊案,犯罪嫌疑人系圓通快遞員,涉嫌在送貨期間私拆客戶包裹並偷盜侵佔物品種類多達15種。犯罪嫌疑人交代時說,此行為是行業“潛規則”。
異常所送快件多次有錯誤經理懷疑快遞員偷盜
11月26日15時許,薩爾圖區冠群街圓通快遞有限責任公司薩爾圖區分站,一名40多歲的女子來到這裡取快件。
按照女子所說,客服人員給女子找到包裹。女子當場拆開包裹驗貨,竟然看到令人咋舌的一幕,女子在網上購買的一部“任e行”車載記錄儀,竟然變成兩根電線。
“當時客服工作人員將這個情況告訴了我。我只是以為對方裝錯貨了,也沒有多想,就讓工作人員將此事做了一個記錄向公司反饋。”圓通快遞經理說道。
11月17日8時許,圓通快遞公司一名快遞員,在給一名顧客送快件時,對方打開包裹後,發現自己在網上訂購的一雙UGG雪地鞋被換成了一雙破舊的女式皮鞋。
顧客拒收後,貨物返回到公司。經理得知此事後,回想近兩天發生的事情,覺得十分可疑,因為事件均發生在同一個快遞員身上。
於是,經理查看兩個被拒收的快件,發現貨物的外包裝是好的,但仔細觀察發現,包裹膠帶的粘貼處,有被拆開又重新粘合的痕跡。
經理稱,從8月份開始,在該快遞員所派送的區域內,就曾多次出現快件內物品被偷盜的事情。當時經理沒有在意,直到這次連續兩天內出現兩次快件內物品被置換的事情,這纔引起了注意,隨後報案。
報案民警立即前往其家中當場發現所遺失贓物
會戰公安分局刑偵四隊隊長郭志國接到報案後,立即帶領民警前往快遞員張某家中。
民警當場發現近日所遺失的“任e行”車載記錄儀和一雙UGG雪地鞋,並將張某家中的可疑物品和一個藍色的整理箱帶回分局。
隨後,民警對張某進行了審問。張某交代了自己偷盜的全過程。
張某一直從事薩爾圖會戰小區、一廠附近的快件派送工作。
11月中旬,張某從公司取出了30多件貨,隨後騎著電動車往客戶家送快件。
當送一雙鞋,按照包裹所寫收件人電話打過去時,電話另一方說不是收件者本人姓名。
當時張某便以為,這個快件是送不出去了,於是用隨身攜帶拆包裹的小刀,將包裹的膠帶劃開。
張某發現,裡面是一雙男鞋,於是想要自己留下。
由於快遞公司有規定,遇到送不出的貨物,一定要把快件送回公司。
於是,張某將一雙他女朋友穿過的女式皮鞋放在了原來的包裝袋中,隨後又用膠帶將包裝封好,送回了公司。
由於公司規定,學校的快件周六周日不送。周末,張某接到一個23中的快件後,便用同樣的方式打開了包裹。
這次,張某發現裡面是一個行車記錄儀。張某想,自己正要考駕照,以後自己的車能用得上,於是將記錄儀留了下來。
隨後在家中找到兩根電線裝了進去,將快件送到了公司。
據張某交代,他用此方式還偷過兩臺美的牌豆漿機、一部飛利浦剃須刀、一部HTC手機和一部酷派手機、一瓶化妝品、一臺原道牌平板電腦、一臺三星牌照相機、一個三星牌藍牙手機、一臺九陽牌電飯煲、一臺聯想牌平板電腦和兩件衣服,分別用核桃、電腦充電器、便宜手機等物品填充重量。
在民警的核實下,這些贓物均在查獲的整理箱內。
交代快遞行業存在漏洞快遞員鑽空子掉包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快遞業已經涉及千家萬戶的基礎性服務行業。
然而快遞業發展至今,各個環節仍不完善,存在一些監管漏洞,這也是快遞員膽敢伸出黑手而不怕追責的原因。
“乾這個行業久了,漸漸地學會了這個佔小便宜的方式。”張某在受審時說,這一點已經成為了行業的“潛規則”。
據張某介紹,因為顧客從網上訂購一個包裹,要經過很多人的手纔能到達他們手裡。
“既然經手的人都有偷盜的嫌疑,也不可能就說是我弄丟的讓我賠償。我從中動手腳,只要不承認,客戶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一級一級地向上反映,最後一般是淘寶店鋪給賠償,大多重新發貨。”張某說。
如果包裹在自己手中丟失了,公司規定是快遞員賠償,並且如果有顧客在網上投訴快遞員服務態度不好,公司也會扣快遞員的錢。
“我們的工資不高,還要承擔這樣的風險,所以有時候心情不好,便偷著換些物品留著自己用。”張某稱,他偷盜的快件通常是有紙盒外包裝的物品,這樣用小刀將膠帶割開後,還能再次封上,而僅有塑料袋包裝的物品他一般不會拆開。
快件在收發過程中,快遞員的可操作空間很大,缺乏有效的監督,貴重物品和普通物品沒有區別對待,導致在配送中可以很簡單地將包裝拆開偷梁換柱,收貨人若不當場驗貨的話,很難從外表上發現問題。
“我們公司對拒收的快件也沒有復檢環節,往往直接發回委托送貨的公司或個人,這也讓我們掉包更加容易推責。”張某說。
目前,張某已經被會戰公安分局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
否定本市多家快遞表示該行為屬個別現象
利用這種方式偷盜,真是從事快遞工作的行業“潛規則”嗎?
隨後,記者采訪了我市幾家快遞公司,向其了解了一下目前本市快遞行業的現狀。
薩區郵政快遞綜合部主任王女士告訴記者,隨著快遞行業系統越來越健全,快件每到達一個區域,都會有監控及時反饋,並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因此很少會發生差錯。
張某所說的行業“替規則”,其實並不存在。
記者隨後又采訪了乘風莊中通快遞公司和讓區順風快遞公司。
兩家公司的工作人員均稱,他們在顧客拒收或拒簽的情況下,會有二次檢驗的環節,因此不會發生快遞員偷換物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