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6日訊 11月24日夜間開始,佳木斯迎來了今冬的第二場大雪。截至26日8時,短短一天多時間,累計降雪量達33.8毫米,城區大部分區域積雪深度超過30公分,是哈爾濱11月16日至20日累計降雪量16.3毫米的兩倍。面對這樣一場降雪急、雪量大的暴雪,佳木斯清雪情況如何?27日晚,記者趕赴佳木斯,城區多條主次乾道的路面情況令人眼前一亮:路面基本露本色,道線清晰可見,既無冰棱也無雪包。只有隔離綠化帶和少數道路兩旁尚未清運的高達半米的積雪,在無聲提醒著人們兩天前這座城市剛剛遭受暴雪侵襲。
12小時打通主次乾道
25日晚,看著小區裡深達半米的積雪,家住長安新城的佳木斯市民王女士有些擔心,26日是小外孫該去醫院打疫苗的日子,可這種“像是從天上倒雪”的下法自己在佳木斯生活這麼多年幾乎從來沒見過。第二天如何帶孩子去醫院的焦慮讓她整晚睡不踏實。26日早8時,王女士決定先獨自去看看路況。踏著鄰居們在過膝的積雪上踩出的一個個雪窩,好不容易走出小區來到主路後王女士的心落地了。“路面上沒雪了,雖然路兩邊沒來得及運走的積雪讓路面變窄了些,但公交、出租都在跑。”
佳木斯城管執法局負責全市清雪工作的指揮協調、檢查考評。副局長郝忠雙告訴記者,為了迎接今年的大雪,佳木斯上到政府決策層,下到各區環衛隊,都提前做好了“戰斗”准備。市裡在11月11日發布了《佳木斯市區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清運冰雪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4+5”的清雪機制。以向陽、前進、東風、郊區四區區政府為市區主次乾道和街區巷道的清雪主力。市住房保障局、市城鄉建設局、市城發集團新時代公司、省收費公路管理局佳木斯管理處、分別負責全市212個物業小區、公園廣場及建築工地、出城口附近至高速路段的清雪工作。“針對往年鐵路沿線清雪責任不清的情況,我們在今年首次明確將哈鐵局各站段納入清雪責任主體,負責鐵路沿線兩側各50米及鐵路家屬區范圍內的清雪工作。從而基本實現了全市清雪責任主體的無盲區全覆蓋。”郝雙忠介紹說,11月16日的第一場雪是邊下邊融化,且揚揚灑灑下了四天,所以雖說25日這場雪降雪量沒有上場多,但短時驟降造成的積雪量要遠超第一場雪,是對佳木斯清雪工作能力的真正大考驗。“各區都提前檢修好車輛和設備,全市所有操作手從25日下午就開始集合待命,25日晚,市裡和各區主管領導始終在路上看情況,最終協商決定當晚21時起全市211臺套清雪機械、數千名清雪人員全部上道。要求各區必須在12小時內打通主次乾道。”經過整整一夜的全力奮戰,佳木斯城區主次乾道大部分都在26日早7時前打通。
精細化預案清雪有底氣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前期的精細預案成為佳木斯順利打勝清雪“戰役”的堅實基礎。
在佳市清運冰雪指揮部,記者見到了《全市各清雪責任單位清雪工作統計表》,裡面詳細記錄了各清雪單位的出動人數、出動車輛、打通道路條數、清理清運面積、未清運數量等數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數據,各單位每天要在早8時50分前和下午3時30分前上報兩次,分別匯報兩時段之間的清雪工作量。他們將這些數據匯總後,直接遞交給市委書記和市長。
除了市裡制定總方案,各區制定的冰雪清運方案和災害性降雪應急工作預案則更為詳細和具體。在佳木斯市前進區建設與環境衛生管理局,記者了解到,《前進區冬季清雪工作網格化示意圖》和《2013-2014前進區冬季清雪精細化作業流程表》是保證此次順利開展清雪工作的法寶。網格化示意圖按道路重要性用鮮明的顏色分別標出道路清雪的前後次序。在“第一時間打通道路”一欄裡,記者看到長安路、中山路、順和路等五條城市樞紐乾道下分別明確寫出了負責人、清雪人數和清雪設備的種類和數量。而清雪精細化作業流程表則更細致地將全區清雪工作人員和設備分成四大組。每一組負責哪條街路、使用幾號清雪設備、由誰負責駕駛、誰負責外僱鏟雪車和運雪車都寫的一清二楚,並標明了所有人的聯系方式。這套清雪精細化管理流程的制定者纔春海告訴記者,往年大家一起乾,責任不清,容易怠工。制定這個流程,就讓所有的清雪人員有了抓手,每個人都分工明確,雪後不用反復布置,人員和機械都能自覺及時到位,真正實現了快速、機械、有效清雪。“正是全市從上到下這種責任到位、分工明確的做法,纔讓我們應對這樣的暴雪有了底氣。”已在清雪崗位上堅守11天,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的纔春海說到這兒仍是神采奕奕。
全員上陣清雪有效率
短短幾天內要完成全市1996.62萬平方米的清雪面積,運走厚達三四十公分的積雪,為了保證市民出行和正常的交通秩序,佳木斯的環衛工人頂風冒雪、夜以繼日辛勤工作。
28日晚7時,記者來到港務碼頭卸雪場,豪沃大卡車、小金剛、四輪車,各式各樣的運雪車輛接踵而至,卸下積雪領完雪票後又疾馳而去。領取雪票的地點是一個只靠暖風取暖、沒有衛生間的簡易活動房,記者在這裡見到了正在忙碌的李麗梅。同班組的人告訴記者,本來在建設局坐辦公室的她是大雪來前主動要求到人手緊缺的港務碼頭雪場值夜班的。登記運送日期、時間、雪量,然後給司機發放雪票。這樣看似簡單的工作連續做十幾個小時常常讓人手腕都抬不起來。夜間又是運雪高峰,整整一夜不能合眼,但年過40的李麗梅卻毅然放下正在讀高二的女兒前往雪場。“這幾天,同事們為了清雪幾乎每天都只睡幾小時,我當然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李麗梅笑著告訴記者。
30日晚10時,部分街路上積雪清運工作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不少過往行人得知這些清雪工人要工作一整夜都十分驚嘆。記者了解到,在這場清雪戰役中,有的工作人員家裡老人孩子有病卻沒去醫院看一眼,還有人直到父親去世都沒有請假一天。
佳木斯郊區住房建設和市容衛生監督管理局局長范玉欣告訴記者,為了能及時清運冰雪,郊區在原有清雪人員和機械的基礎上,又從11個鄉鎮緊急調動了66臺清雪車輛和2200名乾部群眾,在路上24小時晝夜不停地奮戰了三天。雖然作業實行兩班倒,還是有不少機械手堅持工作十四五個小時纔回到清雪基地吃飯和休息。
郝忠雙告訴記者,這場清雪戰役能順利完成,還要多虧全市各單位和商家的大力支持,因為門前“三包”區的清雪工作是決定整體清雪進度的關鍵。只有各單位在大型清雪機械上路前將門前積雪清到路邊石以下,纔能保證街道清雪不用二次作業。此外,全市還有105家臨街單位和商家主動為清雪工人提供臨時休息室。一個個“清雪辛苦了,歡迎來歇歇”的條幅,一杯杯溫暖的熱水,也讓清雪工人們的心變暖了。對於降雪量過大,積雪不能及時運走帶來的不便,更多的市民也表示理解。“正是有全市所有百姓和企事業單位的齊心合力,我們纔能平穩的應對這場暴雪。”郝忠雙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