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7日訊 5日下午,馬小姐從哈市道裡區尚志大街與西十一道街交口處打車,前往黃河路中山國際。她說,以往不用她多說,司機往往會選擇海城橋、文昌橋線路,速度快,全程也就20多分鍾。可當日打車,少說一句話的她被帶上了“岔路”——當車輛行駛至海城橋附近時,司機一拐便奔向霽虹橋。
當日的行車路線是尚志大街、霽虹橋、一曼街、大成街,最後抵達黃河路。票據顯示上下車時間分別為16時37分和17時14分。計時時間19分鍾,計時費為6元,算上燃油附加費,總車費為23元。“以前打車也就17塊錢。”馬小姐說。
采訪中馬小姐說,她乘車的時間正值交通晚高峰,霽虹橋、一曼街、大成街都是易堵路段,交通信號燈也不少。她認為,司機避開海城橋和文昌橋是故意的,就是為了多掙計時費。“低速等時實施了,一些出租車司機‘愛’上交通崗了。”她質疑道。
乘客質疑:的哥咋“愛”上了交通崗
根據馬小姐提供的票據,昨天記者輾轉找到了當事的出租車司機趙師傅。面對質疑,趙師傅覺得挺冤:“她上車也沒說咋走,我選的是近距離的路線。”繞道會被投訴,走近道也被誤解,趙師傅覺得挺無奈。
當日實際行駛路線裡程為7.1公裡,如果走海城橋、文昌橋,線路裡程將近9公裡。趙師傅表示,在乘客沒有明確要求的情況下,他選擇的出發點是線路的長短,“當時沒考慮計時的問題,就是想走近道。”
對於計時費趙師傅也有自己的看法——在晚高峰,海城橋、文昌橋也可能堵車。此外,從海城橋下橋進入海城街至李范五花園路段,同樣是車多、燈多,選擇這條路線會產生多少計時費誰也不知道。
的哥喊冤:當時選的是最近的道兒
低速等時實施一周,司機挑道“故意”增加計時費,是市民反映較突出的問題。劉先生家在理工大學附近,在友誼路上班,以往打車路線為學府路、和興路、二環橋、友誼路,可是近日他打車,司機自己選擇了鄉政橋、顧鄉大街、前進路、河鼓街、友誼路,增加了計時費。
這些案例的共同點是,行車前駕乘雙方沒有約定好行車路線,由此產生誤會甚至是糾紛。記者從行管部門獲悉,《哈爾濱市城市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條例》中規定,出租汽車要按照乘客需求提供客運服務。其實解決問題的方式很簡單,也就一句話的事——如果駕駛員沒有詢問行車路線,市民可以主動提出,在合理情況下駕駛員要按乘客要求運營。
友情提醒:避免糾紛就一句話的事
低速等時實施一周,圍繞充滿不確定性的計時費,駕駛員和乘客之間的博弈已然上演。對此業內人士提醒:乘車時先商量好路線,一句話的事,矛盾就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