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為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一個主要內容提出,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這是落實“讓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保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就是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使初次和再分配都實現公平,繼續提高勞動者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的比重,調節過高收入,加強對高管薪酬的監督和稅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調節作用,並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
近年來,我省的收入分配改革取得了一定進展,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但與此同時,還存在地區收入差距大、行業收入差距大、群體收入差距大和轉移支付改革緩慢影響收入增長等問題。深化我省城鎮居民收入分配改革,亟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抓緊理順收入分配關系,讓改革成果惠及全省人民。遵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改革深入分配制度的總體要求,根據我省的具體情況,首先對我省低收入戶職工家庭采取適當的傾斜政策,按照實際情況逐步提高最低保障標准,保持與經濟發展同步。同時適度提高全省城市低保戶、特困戶等社會弱勢群體的補貼標准,保證低收入和生活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需求,使低收入群體能真正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要根據我省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等因素,指導各市(地)據實測算,適時調整發布最低工資標准,到2015年全省各市(地)最低工資標准爭取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同時,積極研究部分行業最低工資標准,探索建立最低工資標准評估機制,如針對我省森工、農墾和煤炭三大行業人均收入低於全省24%、5%和3%的問題,積極爭取國家加大投入,逐步實現三大行業由過低收入行業向較高收入行業的跨越,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提昇全省居民生活水准。盡管近年來我省的社會保障部門為推行新的社會保障體系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當前我國社會保障模式及其運行狀況還遠遠不能適應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根據我省目前社會保障工作面臨的問題,從立足於社會公正和社會安全出發,必須考慮多渠道全方位籌措社會保障資金,在全省逐步開展包括社會互濟、舉辦各種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等形式,力求通過多種途徑擴大社會保障資金來源,逐步縮小貧富差距。同時要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農民工養老保險參保率。今後全省各地應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及時、科學的對最低生活保障標准進行適時修改,以確保低保人群能得到充分救助,力爭在“十二五”期末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醫保基金支付水平達到75%以上。通過逐步完善我省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提昇全省居民生活水准。
三、靈活合理掌握工資標准,逐步提高全省居民工資水平。為了逐步改變我省居民工資水准相對較低的狀況,除了積極發展經濟以外,要在全省完善並落實工資指導線、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指導制度,探索發布重點行業工資指導線。積極進行部分行業最低工資標准的研究,探索建立最低工資標准評估機制。強化各地政府對保障勞動者工資支付的責任,健全完善全省統一的政府應急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從而使收入分配格局更有利於調動我省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差距。財政轉移政策是平衡地區收入差距的核心手段。因此,我省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形式,通過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來合理調節全省收入分配差距。首先,要鍥而不捨爭取國家轉移支付支持:一是根據我省央企眾多的實際,應積極據理力爭央企紅利地方分紅,並做好地方國企紅利的收繳准備,使之成為我省重要的資金來源。二是全力爭取國家支持解決我省職工平均工資過低的問題,根據同處邊疆的新疆、西藏2010年職工家庭人均工薪高於我省2000元至5000元左右的情況,爭取國家調增對我省的城鎮轉移支付基數。三是考慮我省地處高寒邊遠、少數民族較多、廣域邊疆行政等特殊公共需求,國家對我省的轉移支付財力應每年遞增100億元至200億元。我省應將此列為收入分配體制性障礙的重要突破口。其次,要做好省內轉移支付的工作。我省欠發達地區如伊春、綏化、大興安嶺財力不足問題突出,民生領域投入有待加強。為此,建議財政轉移支付要進一步向大、小興安嶺及資源匱乏地區傾斜,逐步提高北部地區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縮小地區之間城鎮居民收入差距。
五、完善收入的監督機制,保證分配領域正常的秩序。建立完備的收入監督機制,是保證我省收入分配合理有序的關鍵環節。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做許多工作。一是要強化對權力的約束,進一步改革完善城鎮預算體制和強化監督機制。要建立一整套科學完整的預算報告、審查、聽證、審計、評估、問責和處罰制度,構建省人大、省政府和我省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層次的預算監督體系。同時應建立國有企業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的長效機制,及時查處企業違規超提超發工資、濫發工資外收入等行為,規范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秩序。二是要根據中央精神,將我省公開“三公”經費作為今年政府信息公開的重點工作之一,逐步減少我省“三公”經費的支出。三是要在政府部門中,盡快建立新的政績評估機制,把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安置就業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業績作為考核和衡量政府業績的重要指標。通過多種方法保證我省城鎮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公正,為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