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 “鳥悄兒的我走了,正如我蔫巴的來;我得了吧嗖的招手,磨嘰西天的雲彩。”這是東北話版的《再別康橋》。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溫州話排名第一,廣東話緊隨其後,之後依次是蘇州話、閩南話、陝西話、長沙話、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隨著趙本山等小品演員的“大力普及”,東北話現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雖然東北話已經是與普通話最為接近的方言,可依舊有些字詞的發音讓外地人很難懂。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己覺得有趣和難懂的東北方言,以及由東北話引發的趣事。
說東北話我驕傲
東北話這次被評進“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榜,使得不少離家在外的網友開始懷念起了朴實、豪爽的東北話,那種感覺就是家的溫暖。
網友“甘雨波”:東北話還是比較好理解的,怎麼就上榜了呢?有人說不知道什麼是“喂得羅”,什麼是“布拉吉”,不知道“埋汰”是什麼狀況,但俺們這嘎達的人就是實誠,喜歡冰雪的就來聽聽標准的東北嗑吧!
網友“在水一方”:正相反,我倒以為聽不懂挺好,越聽不懂越值得驕傲,那纔是我們的特殊之處呢!
網友“正義俠”:東北人自己造的成語,存了!1五脊六獸;2埋了咕汰;3得得嗖嗖;4吭哧癟肚;5禿嚕反仗;6老天拔地;7皮兒片兒;8魂兒畫兒;9破馬張飛;10武武玄玄;11吊兒郎當;12五迷三道;13毛楞三光;14嘁哩喀喳;15急了拐彎;16稀裡馬哈;17犄角旮旯。
網友“寂話”:去年我到成都,在一家飯店吃火鍋,點的粉下鍋之後就有點粘糊了,服務員過來幫我們攪,我就問人家這是不是得一直“豁拉”,服務員半天沒搭理我,我後來反應過來了,跟服務員說,是不得一直攪動?她說對,然後我們一桌人愣了一下就笑個不停。
網友“慢樂樂---”:高中的一個女同學是廈門人,記得剛入學的時候,班級同學只要一說東北方言,她都要問好幾遍,直到用普通話給她解釋明白之後纔罷休。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你嘎哈呢”,起初她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告訴她“嘎哈”就是“乾什麼”的意思,明白之後她就反復練習,畢業的時候她已經能熟練用東北話交談了。
其他方言更難懂
有網友表示,其實和東北話比起來,有的方言更難懂,如廣東話和廣西話。
網友“happy睡不醒”:我還是覺得廣東話實在是聽不懂啊!一比較,東北話那是相當的簡單了。支持東北話!
網友“似等一百年”:不懂東北話?那是因為還沒有聽過廣西的壯話。包你們一句都聽不懂。
網友“哈_爾_濱”:說東北方言難懂,有一定道理。我覺得西南少數民族的方言最難懂。
專家:東北話分支多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史維國表示,東北話與普通話發音已比較相似了,但還是有很多特色詞匯,不容易被人理解,這其中的特殊詞語,一部分就是來源於滿語等少數民族語言。同時東北話也有很多分支,如大連話,沈陽話等等。雖然這些東北話的分支在發音上有些不同,東北地區間的交流不會產生大礙,但是對於外地人就會有些難懂。而且,個別詞語在東北話中的發音也與標准普通話不同。
不過,史維國教授也表示,東北話有個別字詞的發音不僅外地人很難聽懂,東北人也並不是全都知道,不過這樣的字詞在東北話裡已經不常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