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4日訊 大災之年實現大豐收,糧食生產再創新輝煌——記者日前從省農委獲悉,今年我省以實施“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為契機,緊緊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橕,落實穩產增產措施,全省糧食實際播種面積21413萬畝(比國家統計局在冊統計測產播種面積多4000餘萬畝)。由於抗災保糧工作紮實深入,加之秋季“自老山”,天氣條件有利增產,全省糧食生產再奪豐收。經過省內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實地測產,單產總產雙增,扣除因災損失,按全口徑統計,我省實際糧食總產量達到1290億斤以上,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
自2011年我省糧食總產首次超過連續10年高居全國產糧榜首的河南省,成為全國唯一的糧食總產和商品量雙第一省份,我省已連續三年蟬聯全國產糧榜首,糧食總產量、商品量、商品率、調出量等多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各省(市、區)之首;玉米、粳稻、大豆種植面積也位居全國第一;糧食產量佔全國糧食總產的1/10,商品量佔全國的近1/6,調出量佔全國的1/3,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重大貢獻。全國第一產糧大省地位更加穩固。
今年,我省糧食生產雖然遭遇嚴重春澇、階段性低溫及洪水侵襲等多重嚴重自然災害,但全省上下一心,攻堅克難,先後奪取了“春播抗澇奪全苗、夏管提質促昇級和抗洪除澇保成果”三大戰役勝利,有效保障了糧食增產豐收。
去除抗災增產因素,面積擴大、結構優化、標准提高,構成了我省糧食增產的主因。全省玉米、水稻兩大高產作物播種面積大幅提高,玉米首次突破1億畝,水稻突破6000萬畝,分別達到11072萬畝和6043萬畝,兩大高產作物面積比上年增加1544萬畝;以高產創建為總抓手,大力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五大糧食作物模式化栽培面積1.75億畝,比上年增加500萬畝;全省僅通過高低產作物種植結構調整一項,就可增產糧食90多億斤。與此同時,全省依托4.5萬多個農民合作社,特別是817個投資千萬元現代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統一生產技術標准,提高先進技術到位率,確保了各項糧食穩產增產措施落實到位。在農機合作社的引帶下,全省20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面積突破9000萬畝。與普通農民分散經營相比,規模經營畝均至少增產10%以上。據了解,近年來,我省緊緊抓住中央出臺扶持發展糧食生產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機遇,不斷加強商品糧基地建設,糧食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近1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先後跨越7個百億斤臺階,2009年超過山東、2011年超過河南,糧食總產量實現翻一番以上,成為全國糧食生產第一大省。目前,伴隨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深入推進,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正在不斷提高,未來糧食增產前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