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6日訊 隨著我市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市區道路交通壓力也在急劇攀昇。因主乾路與支路交通流量不均而導致的交通擁堵現象日益顯露出來。日前,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就如何完善路網格局、提高支路微循環召開道路交通科技研討會,向社會各方征求意見。交警部門表示,明年,我市將采取多項有效措施,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環”,全面疏解核心區擁堵。
主乾路交通擁堵,支路利用率不高
近年來,市區環路、主乾街路的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而大部分支路交通資源空閑,存在主乾道與支路交通流量存在流量不均現象。據統計,我市市區共有道路2424條,道路總長1974.28公裡,道路總面積43.28平方公裡,其中次乾道以上道路總裡程734.56公裡,支路總裡程1239.72公裡。從數據看,我市支路總裡程佔道路總長度的62%,是次乾道以上道路總裡程的1.69倍。但據調查,我市主乾街路承載的交通流量佔全市路網總體交通流量的65%以上,支路利用率依然不高。
如果將城市核心區的支路等比作毛細血管,那麼通過理順、疏通這些“微循環”,實現路網資源利用最大化,可讓市民及周邊居民受益良多,同時形成區域路網,分流骨乾路交通壓力,緩解交通擁堵。
斷頭路、畸形路口多,降低支路通達性
根據我市目前的路網結構和交通狀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處處長孫玉慶分析指出,造成我市支路“微循環”不暢的主要原因是:支路路網體系還不完善,區域間不能有效連接,支路兼容性差。從城市整體路網看,我市雖然整體乾道路網基本形成,區域支路路網能夠自身閉合,但是受內河、鐵路分割影響,區域間不能有效連接,支路兼容性差,斷頭路、畸形路口多降低了支路的通達性,區域內支路街巷大體呈“長度短、路幅窄、間距小、交織程度大”等特點:
——斷頭路多,可達性差。因為斷頭路多,市區內大多數支路只能以服務區域交通為主,無法實現跨區交通的功能。如道裡區安字片,共有20餘條街道,道路間距、路網密度都比較合理,但如從此區域去往南崗區,只能匯流霽虹橋或安發橋通行,無法通過支路完成出行需求。
——支路道路狹窄,通行條件有限。主要有道路比較狹窄、間距小、平交路口多;道路通行條件不好,路面較多坑窪;一些道路的佔道市場嚴重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設施不完善,很多路段、路口路權不清。
——支路網絡不盡合理,交通誘導不夠。由於我市一些支路網絡始終沒有進行合理優化,許多支路的街名牌不明顯或缺失,加之缺少相應的通行誘導設施,造成多數駕駛員因不熟悉支路系統而不願駛入,選擇在乾路通行。
采取多種措施,打通支路“微循環”
在研討會上,來自交警、規劃、城建、交通工程及城市規劃方面專家及出租車司機等社會群體一致認為,加快中心城區特別是主乾道區域“微循環”道路建設,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提高路網通達性,是緩解我市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的重要舉措。
●交警部門:合理規劃支路用途,拓寬打通瓶頸道路
針對主乾街路周邊、商業區周邊支路進行拓寬改造,完善道路通行條件,增加支路“微循環”,分流主乾街路及商業區周邊交通流;對老舊小區以及未配建停車場的小區周邊支路,在保障居民停車空間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規范居民停車、遷移佔道市場等方式,保障“微循環”道路暢通。
針對我市支路網絡的實際情況,交警部門建議拓寬打通下列瓶頸道路,完善區域支路“微循環”:
——修建樂園街下穿三大動力路地道橋,並打通至文政街,緩解和平路動力廣場的交通壓力;
——打通中民街,東至中山路,西至中北春城小區,緩解中北春城小區萬餘戶居民的集中出行給香濱路、民生路帶來的交通壓力;
——修建打通銀行街至建築街,緩解民益街交通壓力,快速疏解哈站周邊交通壓力,同時緩解秋林商圈交通擁堵;
——打通海河路,由嵩山路至紅旗大街,緩解先鋒路、淮河路交通壓力;
——打通泰山路,北起先鋒路,南至香電街,形成一條平行於紅旗大街、南直路的縱向主要乾道,緩解紅旗大街、南直路交通壓力;
——拓寬安寧街,分流經緯街、安發橋交通壓力;
——繼續推進二環與三環之間連接項目工程,增加三環路利用率。
●交通專家:科學設置早夜市,將小區納入“微循環”
目前,在我市很多支路上都設有早夜市,不但在早晚高峰期間佔道影響支路通行,而且還有部分早夜市不能及時撤離,成了全天市場。專家建議,城管、執法、街道辦等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科學設置、嚴格管理早夜市,保證支路暢通。
“我們小區是開放式的,外來車流量很大。早晚高峰期間,車輛雙向而行,常常紮堆在道路中間,這輛過不去,那輛也過不來。”對於小區道路擁堵之痛,許多市民都深有感觸。專家提出,應對小區進行一場“交通變革”,將小區納入交通“微循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