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農科院研究生辭去三亞北京工作 回哈創業早市吆喝賣『芽菜』
2013-12-27 11:15:4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葉勇 楊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7日訊 今年夏天,小宋和小張從中國農科院研究生畢業。三亞大學給予小宋百平米住房、月薪3000多元、上一天休三天的優厚待遇。家鄉是石家莊的小張也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但一個月後,二人先後辭職。原因是工作太輕松,沒有發揮自己所學專長。

  “大哥你嘗嘗。”

  10月,二人在考察了“北上廣”等地市場後,決定回小宋的家鄉哈爾濱創業,種植芽菜。芽菜技術是農科院2005年的研究成果,包括香椿苗、蘿卜芽、松柳芽、豌豆芽、蕎麥苗等。芽類營養價值高,采用無土立體種植。目前,哈市芽菜種植處於起步階段。

  啟動資金是二人多年攢下的獎學金以及父母的支持,他們注冊了“哈爾濱農墾香坊中農尚品蔬菜種植園”,成了個體工商戶。

  10月末,在位於北大荒現代農業園神農莊園25號的300平方米大棚內,首批“中農尚品”芽菜冒出綠芽,小張在農業園附近租了一間15平方米的小房,天天伺候小苗。

  倆研究生一早賣出19盒“芽菜”,利潤30多元

  早市上,市民對貼著“有機香椿苗”、“有機蕎麥苗”字樣的保溫箱很好奇,打聽的多,購買者少。

  培育“芽菜”是兩個研究生的強項。

  家住亞麻小區的林女士問怎麼吃,小張揪出幾棵小苗放到自己嘴裡:“拌著吃、炒雞蛋、做湯都行!”他這是用行動告訴大家,自己種的菜無土栽培,只澆水,純綠色。

  時不時,小宋將芽菜分給大家品嘗,發放宣傳單。“稍有點辣味……”一位大爺說,旁邊的人則稱:“那是蘿卜芽,辣就對了。嘗嘗這個葵花芽,還真有瓜子味……”

  家住民生路的李阿姨說:“這東西,卷餅也能行。”記者問阿姨以前是否吃過,阿姨搖頭。看她有些猶豫,小宋拿出一盒芽菜塞到李阿姨的菜兜裡,“送你一盒嘗嘗,要是好吃,回頭再來!”

  收市了,兩人連送帶賣19盒,銷售額84元,除去成本,利潤30多元。

  一鍬一鏟清理大棚上的雪。

  小宋說,出了半個多月早市,一開始天暖和還好些,現在天太冷了,每天只能賣出十幾盒。

  種植、銷售、推介產品全靠自己,“創業挺難”

  記者提出開車拉著他們回農業園看看,兩個小伙子直喊“今天幸福了!”原來,平時二人都是抱著大保溫箱,坐40分鍾的69路公交車,纔能回到大棚。

  在車上,暖和過來後,年輕人話也多了。“芽菜營養豐富,是標准的健康食品,我們同學在南方賣的可火了,咋在哈爾濱就不被待見呢?”小張不解。“還是飲食習慣問題,咱現在需要讓大家先了解芽菜……”小宋解釋。

  一個月來,為給芽菜尋找銷路,二人去過超市、市場、酒店推銷,但無數次遇冷。有的超市稱統一采購,讓他們去沈陽總部談;有的則要交不菲的進店費、攤位費;態度最好的一家,規定每天最低銷售額,超市扣15%的銷售額。

  每天抱著裝有“芽菜”的大保溫箱出入市場。

  道裡菜市場、橫道市場等農貿市場,基本一周能賣幾十盒。飯店對芽菜格外喜歡,唐都生態園的大廚表示,在哈市就沒見過這麼好的芽菜。但由於不做主菜,用貨量沒准兒。

  忙活了兩個多月,二人一算賬,纔賣出幾百盒,連大棚的租金都不夠。

  “自己創業,有什麼感受?”聽到記者詢問,二人沈默了,小宋臉色有些凝重。小張說:“芽菜因品種不同,生長期在8天至20天之間,只能先種後銷,但銷路一直沒譜。前幾天,幾十斤芽菜爛了,心痛啊,更擔心前途未卜。”

  小宋說:“種子是從北京學校發過來的,種植技術也是自己的強項,但怎麼能讓市民了解?怎麼能夠打開市場?我們真的沒有頭緒。”

  “辭職創業時,有過吃苦的心理准備,但沒想過這樣難。但不管怎樣,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小張說得很堅決。

  記者離開大棚時,小宋和小張已爬上大棚去清雪,給棚裡的芽菜照射陽光。看著二人努力地一鍬一鏟地清雪,記者真心希望,會有愛心商超、食堂、飯店和團購的親們,為他們創業照亮一米陽光。

  他們的電話15304806360,讓我們一起扶起“芽菜”!

  “大媽,你嘗嘗這個苗啥味……”說著,宋志剛凍得通紅的手從保鮮盒裡揪出幾根青苗放到嘴裡嚼起來。看到大媽還猶豫,小宋拿出一盒有機香椿苗說:“大媽,送你一盒,吃好了再來……”

  昨天一大早,-20℃左右的酷寒中,亞麻四道街早市上,小宋和同學張坤不停地吆喝,推銷自己多年所學的“果實”。

  創業很難,但畢竟開始了。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