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8日訊 棄嬰問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一直牽動著全社會的心,有揪心、有痛心,更有為小小生命而動容的愛心。我國的“嬰兒安全島”項目就是對解決棄嬰問題而進行的探索和實踐。與我國的“嬰兒安全島”項目類似的保障棄嬰合法權益的同類項目,在歐美國家其實已有悠久歷史,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安全港、棄嬰保護倉、匿名生產法等方式來收留保護這些嬰兒。但這一項目在我國還屬新生事物。2011年6月1日,國家民政部在石家莊市開展了全國第一個“嬰兒安全島”試點工作,截至2013年4月,共接收棄嬰147名,通過“嬰兒安全島”及時救治後存活76人,存活率達到51%,是設島前棄嬰存活率的1.8倍。“嬰兒安全島”正在承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開啟對幼小生命的救助大門——

我省首批三個試點
維護棄嬰生命權益
一個面積10多平方米的溫馨小屋將為被遺棄的嬰兒提供一次“生”的機會,繼日前牡丹江、綏化兩個“嬰兒安全島”試點項目啟動後,哈爾濱市“嬰兒安全島”也建設完畢並於8日啟用。至此,我省首批試點建立的3個專門為棄嬰設置的接收設施和臨時庇護場所——嬰兒安全島,正式全面投入使用。該設施旨在人性化地解決棄嬰的接收問題,避免棄嬰在被遺棄後再次受到雨、雪、凍、熱、雷電或小動物咬嚙等二次傷害,維護棄嬰的生命權益。
據了解,嬰兒安全島是一座收容被遺棄的一周歲以內的嬰兒的保護設施。記者在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內的“嬰兒安全島”看到,屋裡有嬰兒床、嬰兒保溫箱和延時報警鈴等必要設施,全天24小時對社會開放。
據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院長黃萬軍介紹,目前,該院現有棄嬰近200人,99%以上因身體缺陷、疾病遭到遺棄,從近五年哈爾濱市棄嬰接收人數來看,在新生兒總量保持恆定的同時,棄嬰數量、遺棄率已經開始逐漸減少,不過僅今年一年,哈爾濱市就發生多起棄嬰在遺棄過程中遭到傷害案例,建設嬰兒安全島實為從設施、措施上,進一步避免棄嬰遭到二次傷害,保護棄嬰的合法權益。
改變被遺棄結果
提高棄嬰存活率
我省地處邊疆,冬季氣候寒冷,一旦發生室外棄嬰,嬰兒存活率低下,為此,在我省設立“嬰兒安全島”更為必要。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副處長楊桐告訴記者,2013年8月初,省民政廳著手部署我省“嬰兒安全島”試點工作,針對我省是欠發達省份,社會流動人口少,棄嬰數量對比發達省份處於偏低水平,導致棄嬰行為的原因多數是因嬰兒重病或重殘無力救助所致等特點,在全省確定了3個城市進行試點。
通常情況下,遺棄嬰兒的父母或者其他人員在遺棄時,會選擇比較隱蔽的方式和不易被發現的地點,致使孩子因為不能被及時發現造成死亡,使一些本來就有病的孩子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助病情加重,有的終身都難以治愈。據牡丹江市兒童福利院院長張麗蓉介紹,過去,有一些嬰兒被家長遺棄在街頭巷尾、公園、廁所等地方,很多孩子被發現時已經奄奄一息,甚至是凍、餓死,還有的棄嬰被貓狗啃咬,被蚊蟲叮咬。“嬰兒安全島”的建立,能有效加強棄嬰生命權益保護,讓被遺棄的嬰兒得到及時救治,提高棄嬰的存活率,並將棄嬰納入政府制度性保障中,確保其健康成長。
設立“嬰兒安全島”
絕非縱容棄嬰兒行為
在我國,遺棄嬰兒屬於違法行為,也為社會道德所不容,為此,建立“嬰兒安全島”也引發了一些質疑。質疑者提出,這會減輕棄嬰者的負罪感,縱容他們拋棄孩子的行為。但也有不少支持者認為,應當優先考慮孩子的生命權。對於種種擔懮,民政部門工作者認為,建設“嬰兒安全島”,雖然改變不了遺棄這一非法行為,卻改變了遺棄的結果,即提高棄嬰的存活率。
“嬰兒安全島是基於兒童權益優先原則,以生命至上為出發點,與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精神是一致的,與刑事打擊棄嬰犯罪也是並行不悖的。”民政部和有關部門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社會組織的代表進行了認真反復的論證,形成了共識,專家學者們建議在全國推廣“嬰兒安全島”。
“嬰兒安全島項目是立足於兒童利益最大化的理論基礎之上的救助舉措。”楊桐說,棄嬰行為是違背法律原則的,是法律打擊的對象,但棄嬰行為又是現實社會中一直沒有根除和客觀存在的事實。作為民政兒童福利工作者,維護嬰兒的生存權、保障兒童利益最大化就成為首要任務,這就是“嬰兒安全島”項目之所以建立起來,並在世界多個國家實施的深刻現實意義。
同時,楊桐認為,“嬰兒安全島”項目是國家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時期的社會救助措施,是歷史進程中的過渡階段。通過實踐表明,“嬰兒安全島”項目的設置並沒有帶來棄嬰數量上的增長結果,進一步說明了父母對孩子的遺棄行為不是人性正常的行為,而是有其深層次的社會因素的,或因孩子殘疾救治無望、或因社會對未婚生育現象排斥的羞愧、或因自己無能力撫養等等,絕大多數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此,政府對棄嬰行為更有主動救助的必要性。
現場見聞
走進冰城
“嬰兒安全島”
這是一間溫馨小屋,有小床、保溫箱、延時報警裝置……這就是哈爾濱市最新設立的“嬰兒安全島”。從8日起,該“嬰兒安全島”將正式啟用,它將人性化地解決棄嬰的接收問題,避免棄嬰在被遺棄後再次受到雨、雪、凍等二次傷害。據哈市民政局介紹,哈爾濱是全省開展“嬰兒安全島”試點城市之一。
走進位於哈爾濱大街的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大門口南側的“嬰兒安全島”,記者頓時感到室內溫暖如春,抬頭向上看,牆的顏色被涂成了溫暖的黃色,牆上還繪著各式的卡通圖案,牆的一邊擺放著一張嬰兒床和嬰兒保溫箱。據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院長黃萬軍介紹,院方根據哈市地域特點設計了“嬰兒安全島”,將安全島設立在院區大門保安室附近,入口朝向院外的馬路,不僅有明顯的標識張掛門前,還設置路口引導牌。島內除配備保溫箱、延時報警器、嬰兒床等相應的用品外,還配備24小時值班人員,以便及時發現救助棄嬰。他說,“嬰兒安全島”內的室溫維持在25℃到27℃,這樣孩子進屋來會很舒服。延時報警器將在遺棄者離開後,自動感應報警。值班人員接到延時報警後,將及時對安全島進行巡查,發現棄嬰將會第一時間通知業務科並報警,進入正常的棄嬰報送收養程序,即值班人員通知業務科,業務科負責立即報警及准備相關手續,由醫務科負責進行常規的體檢、診治和隔離觀察,為棄嬰爭取最短的救治時間。“從把孩子遺棄在‘嬰兒安全島’到孩子得到福利院工作人員的初步護理,整個過程將不超過10分鍾。”
據介紹,目前在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的嬰幼兒95%以上都有殘疾,80%以上是重殘兒童。在該院遷入哈西地區新址的兩年中,福利院共計收入院兒童46名,女孩21人、男孩25人,其中棄嬰42名,殘疾率達93%。棄嬰中多以缺血缺氧性腦病、精神發育遲滯、腦癱疾病居多,約佔40%。圖為“嬰兒安全島”內,醫務人員正在培訓工作人員使用嬰兒保溫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