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從『三線強』晉級『二線』 全國400城市排名中居36
2014-01-09 07:23:07 來源:大慶網  作者:李東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9日訊 連日來,一則“大慶進入全國二線城市”的消息成為坊間的熱議話題。在人們的印象中,大慶一直是“三線強”,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中國城市分級”打破舊的評價體系,把大慶列入了“新二線”。

  該分級由中國權威財經雜志《第一財經周刊》制作,除傳統一線城市之外的400個城市被分成五級,其中一線城市15個、二線城市36個、三線城市73個。

 新一線、二線城市是未來“黃金十年”的投資窪地。記者 劉為強 攝

  傳統的城市分級,主要依據是行政級別和GDP,這次分級更具現代商業色彩,共有10項指標,更科學、更精准,要求也更高了。

  要求越高意味著提昇的跨度越大,那麼大慶是如何從三線強晉級到二線的?大慶在10項指標中站位如何?這對大慶發展又意味著什麼?

  一份顛覆傳統的商業排名

  10項指標打破行政級別,弱化GDP,更具現代商業意義。東北城市中,沈陽和大連為一線,長春、哈爾濱和大慶為二線

  1月7日,記者電話采訪了《第一財經周刊》副主編、《中國城市分級》作者張衍閣。

  他告訴記者,跨國公司到中國投資興業,看好的是中國人口多,市場潛力大,但是當他們進行戰略布局、業務拓展時,除了傳統的城市分級,很難在商業上找到更多參考指標。

  傳統城市分級更多地依仗行政級別和GDP,不能恰當地反映城市的商業魅力和經濟增長潛力,對大公司投資的參考價值不大。

  張衍閣說,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城市的發展正在衝破行政級別的枷鎖,更貼近商業驅動。這種突破意味著,依據工商業繁榮程度對城市分級成為可能。

  基於以上思考,《第一財經周刊》於2013年決定,對傳統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之外的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00個百強縣,進行更具商業意義的分級,以期更准確把握中國城市未來發展趨勢。

  他們設定了10項指標對城市進行單項排名,分別是一線品牌進入密度、一線品牌進入數量、GDP、人均收入、211高校、全球500強進入數量、大公司重點戰略城市、機場吞吐量、使領館數量、國際航線數量。

  張衍閣告訴記者,10項指標數據來自2012年,實際上分大公司、品牌、人纔和城市基礎數據四大類,大公司詳說大慶指標位次

  考察的城市投資,品牌考察的是城市消費,人纔考察的是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基礎數據考察的是城市實力。

  詳盡地調查從3月持續到12月,大公司從全球500強、中國100強中抽取了285家,一線品牌調查了銀行、房地產、汽車、奢侈品、零售連鎖、酒店、快時尚等領域140個,人纔調查了傳統一線城市的1000多名年輕公司人,他們樂意去的城市,更能反映出這個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得出10項指標排名之後,《第一財經周刊》把前5項指標的權重設定為0.2,後5項的權重設定為0.8,計算得出每個城市的綜合商業指數排名,對400個城市進行了全新分級。

  分級結果是,新一線城市15個,二線城市36個,三線城市73個,四線城市76個,五線城市200個。東北城市中,沈陽和大連為一線,長春、哈爾濱和大慶為二線。

  一線品牌進入密度第89位、一線品牌進入數量第92位、GDP第30位、人均收入第117位、500強進入數量第33位、機場吞吐量第68位

  松雷低調試營業,成為大慶商業新地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松雷目前擁有白領、布魯尼、杜雷娜、媚麗一生等一線品牌30多個,正式營業後還會增添40多個一線品牌。

  業內人士分析,一線品牌一般都是一線城市纔有,很少進駐二三線城市,讓人意外的是,一線品牌近些年一反常態,紛紛到大慶集結,原因之一是受到這座城市的地位吸引,二是說明大慶經濟水平較高、發展潛力較大、市民購買力較強。

  張衍閣告訴記者,他們考察的140個一線品牌中,有37個進駐大慶。在排名上,大慶一線品牌進入密度、數量分別居第89位、第92位,在400個城市中位次比較靠前。

  新分級盡管弱化了GDP,但是考慮GDP畢竟還說明問題,所以仍然當成一項指標,大慶GDP在400個城市中排名第30位,非常靠前。這主要得益於原油持續穩產、接續產業加速壯大。2008年大慶GDP是2000億元,2012年突破4000億元,扣除技術因素,非油經濟相當於再造了一個大慶經濟。

  在人均收入指標上,《第一財經周刊》調查顯示,大慶2012年為2.5萬元,在400個城市中排名第117位。張衍閣分析,大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油田大企業佔比較大,民間創業活力相對弱小,綜合因素拉低了位次。

  在全球500強進入數量指標上,大慶已擁有32家,在400個城市中排名第33位。大慶一以貫之地優化“八大環境”,魅力和吸引力與日俱增,連續10年榮膺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中國500強中有49家也都進入了大慶。

  機場吞吐量折射一個城市的經濟活躍度,在這項指標上,大慶在400個城市中排名第68位。大慶薩爾圖機場2009年開通後,吞吐量年均增長5萬人次,到2013年11月末突破50萬人次,成為東北地區吞吐量最大、全省首個突破50萬人次的支線機場。

  另外4項指標在權重上分別為211高校為0.2、使領館為0.8、國際航線為0.8、大公司重點戰略城市為0.8,前三項大慶沒有,後一項排名較低,因此在計算綜合商業指數上,拉低了位次,在36個二線城市中位居第21位,在400個城市中位居第36位。

  另據分級結果顯示,東北城市中,同為二線的長春為第4位、哈爾濱為第6位,沈陽和大連同時進入一線城市。我省三線城市為空白,齊齊哈爾和牡丹江為四線城市。

  一個蘊藏商業潛力的城市

  新一線、二線城市將是未來“黃金十年”的投資窪地,這是大慶轉型昇級迎來的發展機遇

  張衍閣告訴記者,過去依仗行政級別的城市分級,對未來商業發展沒有太多價值。按照國際通行的理解,現代意義上的城市是工商業發展的產物,是資本、人纔、貨物、信息交流之地,因此這次城市分級更看重城市的商業潛力。

  近年出現的“逃離北上廣”現象,主因是在過去“黃金十年”,這些城市成為大公司的布局重點,已趨於飽和,加上生活成本高、生活壓力大,於是相對舒適的二三線城市,伴隨著消費能力的迅速崛起,自然成了大公司和公司人的選擇。

  數量龐大的公司人來到一個城市,會迅速構成這個城市的中產階層,中產階層是城市發展的支橕和動力,因此新一線、二線城市將是未來“黃金十年”的投資窪地。

  這正是大慶進入全國二線城市迎來的發展機遇。大慶目前擁有人口300多萬,每年還有近10萬人湧入城鎮,而城鎮化是中國未來十年發展的最大動力,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

  張衍閣說,在400個城市分級中,資源型城市在榜單上相對靠後,比如大慶居第36位、包頭居48位、鞍山居108位。僅從城市規模上看,他們足夠大,但是不可避免地受到資源枯竭、城市功能轉移的影響。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大慶近些年通過調結構、轉方式,打基礎、攢後勁,資源型城市轉型昇級水平,已經處於262個資源型城市前列,盡管沒有211高校,但有東北石油大學、八一農大等8所高校、170家科研院所和分支機構,數量處於全國地級市領先水平,正積極爭取新增航線、機場擴建、國際航線等事宜……

  當記者告訴張衍閣這些消息,他肯定地說,《第一財經周刊》在今後幾年,還將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報道商業意義上的城市分級,相信大慶會更具有競爭力。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