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9日訊 2014年第一個雙休日。按慣例,往年這時是花卉市場熱鬧非凡的時候,但記者在哈爾濱花卉大市場看到的情景異常冷清。花卉市場負責人雲經理說,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大半年。
會議鮮花綠植“凋謝”
商戶轉行賣起紅木
從事了十幾年鮮花生意的商戶齊琳,今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現在正是企業年會、政府各類會議召開比較集中的時段,往年這個時段,各類會議擺臺訂單一個接一個,讓齊琳忙得團團轉。可今年,她手中的訂單少得可憐,只有幾家民營企業的小單,而且所訂鮮花的檔次和價格也比往年有所下降。
記者見到齊琳時,她正無聊地坐在市場裡玩著手機。守著花卉市場的三個大型攤位和開得正盛的鮮花,齊琳的精神一點提不起來。說起今年的行情,齊琳只是搖頭。齊琳在花卉市場經營著三個攤拉,一個專營荷蘭品種的鮮花、一個專營盆景,不久前,另一個專營大型綠植的攤位已轉行賣起紅木家具。“沒辦法,花賣不動了,總得想點辦法維持收入。”
齊琳告訴記者:“‘一品紅’是‘擺臺’的專用花,原來市場裡遍地都是,現在幾乎絕跡了。我家專營擺臺用的各類花卉,現在全都滯銷。周邊地市的批發業務也相應減少,現在零售價也是一降再降,快和兩年前的批發價拉齊了,可是銷路還是不行。”齊琳說她正准備把另一個攤位改成家居擺件。
綠植紛紛“自降”高度
迎合大眾口味需求
“今年市場裡高的綠植也就兩米左右,這在往年只能算是中型的。今年市場裡綠植的整體高度都降下來了。”市場管理員小鄭說:“兩三米高的大型綠植以往都是政府、企事業單位用,市民家裡能用上的很少。現在國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用戶幾乎沒有了,商戶們都在想辦法走平民路線。”
花卉市場二廳的孔先生專營大型綠植已近十年,今年他戲稱自己的商品為“微植”。“快10年一直乾批發零售大型綠植,鳳尾竹、發財樹、大型的杜鵑盆景等,今年這些統統賣不動了。”孔先生說,他的批發客戶基本都在省內其他縣市,今年批零都受影響。
雖然大型綠植受到會議節儉風的衝擊不及鮮花擺臺,但孔先生也直言“再不轉型乾不下去了”。據介紹,現在綠色植物的租賃業務也受到影響,原來的大型會議、開業慶典、單位接待參觀考察等,都會有綠植租賃的生意,現在這些訂單都在大幅縮減。孔先生有幾個老客戶,基本每年都要租用幾次大型綠植,但是今年只有一個民營企業用了一次。
記者了解到,現在我市很多經營大型綠植的商戶都改為經營中小型植物。“像這樣株高為1米多兩米以內的植物,主要是有別墅的市民有需求,普通三室的家庭對株高在五六十厘米、1米左右的也有需求,現在市場上的供貨都以這種高度的綠植為主了。”
哈爾濱花卉大市場雲經理介紹,“市場之手”的調節能力非常強,原來主銷大型綠植的商戶,有改賣小型盆景的、有改售藝術花盆的;原來主做會議擺臺生意的現在開始轉賣綠蘿、吊蘭等防輻射植物。
開拓“家庭園藝”市場
花卉和服務“打包”賣
面對綠色植物租賃和花卉擺臺公款消費的退潮,花商們紛紛轉向,向時尚、小型過渡的同時,一些原來以“賣花”為主業的商家,也開始主打賣“服務”。
蘭天花卉的李經理現在每天忙著在松北、群力的別墅區拓展業務。李經理說,原來他也是以銷售大型綠植為主業,常有些市民把花買回去後不會養,過不了幾天就掉葉枯萎,有的電話諮詢養護方法,有的要求他提供上門養護服務。慢慢李經理發現,家中有擺放花草需求、而自己又不會侍弄的大有人在。同時,有些花草長期處於乾燥的環境下也很難生存,必須定期回花窖保養,於是他便試著開展了面對家庭的租賃業務。
對租花的客戶,他會定期上門養護,需要調整回花窖保養的,他就會給客戶更換一盆,這樣可以保證客戶家中的花草一直長勢良好,葉綠花紅。“現在我的客戶有兩種,一種是單獨租花的,一盆或幾盆,租期一個月起,我會在租期內定期保養,到了租期後我上門去把花收回。也有包年的,比如一個面積兩百平方米的別墅,我根據房間面積和主人的要求進行家庭園藝計設,配備植物鮮花,定期更換一些品種及施肥、保養。”
現在“鮮花保姆”的服務,成為很多花商應對“寒冬”的手段。“原來我們只賣花,養花的方法也就是電話中和客戶交待一下,現在把養護服務和花一起賣,或者打包賣,或者分開賣,多條腿走路,雖然少了公款消費,但我們努力拓展新服務新客戶,總會把這個過渡期挺過去的。”花商陳梅說:“打開了這片市場,我們的經營邁進了一個新領域,通過網店、微博、微信的營銷,會慢慢好起來的。這項業務拓展開後,花卉市場還會再‘盛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