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稀罕事兒
搜 索
『沒落』的殺豬匠:殺豬更多為年味 無人願接班
2014-01-09 08:52:3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葉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9日訊 『上周日,我去農村吃了一頓殺豬菜,那叫一個香……』有人曬著口福、透著幸福。農村殺年豬了,大年,快到了。

  近幾年,城裡人把下屯子殺年豬當做尋找久違的年味,殺豬匠忙了起來。57歲的劉成濱住在道裡區新發鎮獨一處屯,是遠近聞名的殺豬匠。沒有徒弟的老劉,也許將成為這一帶最後的殺豬匠。

  被鄉親們逼著『出山』殺豬

  2日下午,記者見到老劉時,他正在自家院裡收拾刀具。尖刀、打毛刀、劈肉刀……『家伙什兒』竟然一大堆。

  『50歲那年,在一家屠宰場殺豬,乾了三年,廠子黃了。後來一直在鑄造廠打工,冬天廠子停產,回家貓冬。』老劉說,自己重操舊業,是鄉親們『逼』的。每逢過年,屯子裡家家殺豬,但殺豬匠卻要到十裡八裡外的屯子去請。他一放假,鄉親可高興了,開始只是幫忙,後來活兒越來越多,殺豬,也成了他冬天的『副業』,兩個親戚還成了他的專職助手。雖說是『副業』,實際是他的『富業』,年前掙的很可觀。

  說話間,一頭大白豬被人用手推車推進院。老劉說了聲:『你是今天的第9個客戶』,便操刀工作。『殺豬雖髒,但也算手藝人,要是弄嗆血了,那豬肉纔難吃呢!』助手大張向記者賣弄,老劉抬起頭,翻了一眼說:『咱可沒丟過手藝。』

  農村的年豬多被城裡人買走了

  買豬的是兩個小伙子。他們說,這是哥幾個過年給老人送的年貨。生豬按毛重10元一斤買的,算下來比肉店的價要高,但畢竟心意到了,肉吃著也香。

  老劉介紹,臘月沒到,屯子裡就開始殺豬了,大部分是城裡人買走的。他家養了三頭豬,一塊肉也沒留下。『城裡人為了年味,出手大方,給上價了,憑啥不賣?』

  那自己家吃什麼,老劉說,成天殺豬,還能沒肉吃?回頭從鄉親那兒勻一扇。

  嘮嗑沒耽誤手中的活兒。大張開始攪豬血、刮毛、分塊,老劉端著一盆下水,進屋去收拾。坐上火炕,記者身上暖和不少,聽老劉侃起這幾年的殺豬經。

  殺豬匠越來越少,明天的年味到哪找

  以前,每個村都有殺豬匠,一年四季都有活乾。如今,鄉親們平時吃肉都到集市上買著吃。只有殺年豬時,老劉他們纔忙活一個多月。今冬,最多一天殺過11頭。因為殺豬匠少,十幾公裡外的屯子,都出車拉著老劉、裝上大鍋和案子前去乾活。

  殺豬的工費是每頭130元。老劉說,城裡人一般都給150元,如果幫著卸成小塊,就要200元了。

  老劉說,殺豬活又苦又累,全年清閑、只忙年前,早就沒有多年前的風光了。如今因無人願意接班,殺豬匠越來越少了。『殺年豬,圖的就是個年味,少了這個,農村過年好像缺點啥。』

  聊了一個多小時,等記者再到院子裡時,豬肉已被分割成塊,買豬的小伙子正在裝袋,興奮得一再表示『明年還來』。

  殺年豬,感受久違的年味,但豬肉質量如何保證呢?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實行生豬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制度。但是,農村地區個人自宰自食的除外。老劉讓記者放心,他說,屯子裡要是有病豬,鄉親們擔心相互傳染,早就監督處理掉了。在殺豬時,我們一打眼也能看出豬的好壞,畢竟關系到健康啊。

  院子裡靜了下來,老劉開始打掃『戰場』,唯有一鍋燒得熱氣騰騰的沸水,還在等待下一個『顧客』。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