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0日訊 日前,省統計局從經濟發展、社會事業、人民生活等方面,對全省863個鄉鎮2012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進行綜合測算,排序得出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前100名鄉鎮。其中哈爾濱市30個,綏化市22個,牡丹江市15個,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較高鄉鎮最集中的區域。
為綜合反映我省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省統計局制定了《黑龍江省鄉鎮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方案》,並利用全省鄉鎮經濟社會基本情況統計年報表,選定21項指標,采用綜合指數測評的方法,對全省863個鄉鎮2012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測算。我省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監測評價指標包括經濟發展指標、生活質量、社會福利指標和發展潛力指標。全省有9個市(地)及2個省直管縣的鄉鎮進入前100名,『百強鄉鎮』具有規模較大、經濟發展較快、基礎設施較完備、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等特點。
綜合實力強,發展水平高。2012年,前100名鄉鎮行政區域面積佔全省的10.1%,佔全部鄉鎮區域面積的14.2%;人口佔全省的10.1%,佔全部鄉鎮的17.8%,所創造的財政總收入佔全省的4.3%,佔全部鄉鎮的48.9%;平均每個鄉鎮的財政收入達6946.3萬元,是全部鄉鎮平均水平的4.2倍;人均財政收入達1789.4元,是平均水平的2.7倍。所創造的工業企業產值佔全部鄉鎮的58.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佔全部鄉鎮的56.3%,實際利用域外資金佔全部鄉鎮的60%,鄉村用電量佔全部鄉鎮的37.4%。
發展速度快,吸納勞動力多。2012年平均每個鄉鎮企業實交稅金總額為2961萬元,是平均水平的5.7倍。擁有企業個數達48108個,佔全部鄉鎮的38.2%;平均每個鄉鎮擁有企業個數是全部鄉鎮平均擁有企業個數的3.3倍;吸納外來人口佔鄉鎮人口的比例達7.1%,平均每個鄉鎮擁有企業從業人員4600人,是全部鄉鎮平均擁有企業從業人員數的3.4倍;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佔鄉鎮從業人員的比重為32.0%,比全部鄉鎮高10.1個百分點,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很大的就業發展空間。基礎設施較好,生活環境不斷改善。2012年,前100名鄉鎮住房磚瓦化率達到93.1%,比平均水平高7.1%;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1%,比平均水平高15.3%;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3.0%,比平均水平高6%;市場個數2.7個,公園個數1.3個,分別是平均水平的1.8倍、4.1倍;垃圾集中處理村達到75.6%,比平均水平高30個百分點。前100名鄉鎮中,鎮區公共綠地面積佔鎮區面積的比重為6.1%,比全部建制鎮公共綠地面積比重高1.2個百分點。
醫療教育文化建設發展較快,生活水平較高。前100名鄉鎮平均每萬人擁有的醫生數達到了20人、擁有的病床數達到24.5床,分別是平均水平的1.7倍和1.5倍。平均每個鄉鎮中小學數量為9.4個,是平均水平的1.2倍;平均每個學校在校學生人數達到了432.1人,是平均水平的1.8倍;中小學教師數是平均水平的1.6倍。平均每個鄉鎮擁有圖書館、文化站數量為2.1個,比平均水平高0.5個。每萬人擁有農技推廣服務人員數6.5人,比全部鄉鎮高1.5人;每萬戶擁有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384戶。居民收入穩定,保障體系比較健全。2012年前100名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2124.7元,是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4倍;參加農村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人員達到91.5%以上,比全部鄉鎮平均水平高5個百分點,平均擁有敬老院、養老院1.13個,高於全省鄉鎮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