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訊(記者 馬冀) 10日,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14《黑龍江藍皮書》發布會在哈市召開。《黑龍江藍皮書》分為黑龍江經濟發展報告和黑龍江社會發展報告兩部分。其中,黑龍江經濟發展報告預測2014年我省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黑龍江社會發展報告指出,我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國倒數第三,而“房價不穩”首次上昇為民生問題之一。

《黑龍江藍皮書》經濟社會形勢報告會現場。東北網記者 馬冀 攝
《黑龍江藍皮書》黑龍江經濟發展報告指出以下幾點:
(一)2013年黑龍江經濟保持平穩快速運行
報告指出,2013年前三季度黑龍江省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748.8億元,同比去年增長8.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其中,2013年公共財政收入960.9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9.1%,公共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達59.4%。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農林水事務等民生支出項目較大,分別支出389.2億元、272.2億元和253.8億元,多項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預計2014年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8%左右服務業增速在11%產糧1400億斤
《黑龍江藍皮書》預計從形勢上來看,全省積極推進十大產業項目建設,未來三年工業投資將形成新的增長點。2013年是黑龍江省產業項目三年攻堅的收官之年,將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四季度將有600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產,預計拉動工業增長4個百分點。預計2014年黑龍江省規模工業增速可達8%左右。服務業方面預計黑龍江省服務業將保持良好、較快的運行態勢,服務業增加值有望達到6800億元,增長速度在11%左右。同時預計2014年糧食總產量將達1400億斤。
《黑龍江藍皮書》黑龍江社會發展報告指出以下幾點:
(一)2013年黑龍江民生輿情態勢基本向好大眾信心指數有所上昇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進行的每年一度隨機抽樣調查——2013年千份民意問卷調查顯示,民生輿情體現為“四高”;一是被訪者對本地區和全省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形勢評價較高,其中,55.9%的被訪者對“全省經濟發展”評價較高,55.3%的被訪者對“全省社會形勢”評價較高,61.7%的被訪者認為當前黑龍江省社會的和諧度較高。二是被訪者對省政府各項工作的滿意度較高。其中,滿意度超過70%的工作有7項,如“推進公路交通建設”(76.9%)、“推進城鎮化建設”(75.4%)、“推進新農村建設”(74.3%)、“改革農村養老保險制度”(73.0%)、“創新社會管理制度”(71.1%)等;有7項滿意度均超過60%,分別是“實施八大經濟區戰略”(69.9%)、“促進教育公平”(66.9%)、“保護環境”(63.4%)、“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63.1%)、“實施醫療衛生事業改革”(61.8%)等。另有8項指標滿意度超過50%,分別是“規范房地產市場”、“為群眾提供社會保障”、“增加就業機會”、“收入分配改革”、“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依法辦事,執法公平”、“政府信息公開,陽光行政”、“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等。三是被訪者幸福感率比較高。多數被訪者認為自己的生活水平穩中有昇,僅有22.3%別被訪者認為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或“不好說”;超過三分之二的被訪者(67.9%)有較強的幸福感,認為自己非常幸福或比較幸福。四是被訪者對未來信心指數較高。在對未來五年生活水平變化的預測上,56.8%的被訪者對生活水平的上昇表現出較強的信心,72.8%的被訪者對構建和諧社會充滿信心。
(二)民生改善面臨“四大難題”,其中“看病難、看病貴”排名第一而“房價不穩”首次上昇到民生問題中
黑龍江省社科院2013年千份民意調查中,“看病難、看病貴”、“物價上漲”、“就業難、失業率高”、“居住房價過高”成為民生改善的“四大難題”。排在第一位的是,“看病難、看病貴”,比例為21.23%,較2012年下降了7.49個百分點;“物價上漲”排在第二位,比例為14.28%,較2012年下降了3.54個百分點;“就業難、失業率高”連續兩年超過“住房價格過高”排在第三位,比例為13.86%,較2012年增加了3.8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黑龍江省就業壓力日益增大;“住房價格過高”排在第四位,比例為9.63%,較2012年增加了0.88個百分點。二是未來關注的四大民生問題,在問到“今後一段時間黑龍江省面臨的主要民生問題”時,居於前四位“物價上漲”(19.66%),“教育亂收費”(13.55%)、“收入差距過大”(12.59%)和“房價居高不下”(10.92%),除了關注本年度的民生“四大難題”以外,對未來教育成本過高的問題也居於了極大的關注。這些人民群眾最關心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待於全面深入的社會事業改革。
2013年“房價不穩”首次上昇為前三個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可見對於黑龍江省房價虛高給居民帶來的緊張情緒專家們也給予了高度關注,這也應該成為未來幾年黑龍江省工作重點之一,政府應合理調控房價,使得居民更好地改善居住條件。
(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國倒數第三收入不滿意者超過半數
報告指出,黑龍江省政府曾提出要提前實現“居民收入倍增”的計劃,並以“十二五”規劃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預期都在12%以上為基本保證條件。但受全國經濟下行的滯後影響和工業生產下滑的階段性困難的制約,對於原本城鎮居民收入過低的黑龍江來說,全省的“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實現異常艱巨。一是黑龍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並僅高於青海、甘肅,位列全國第三;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增幅低於GDP增幅問題凸顯。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雖然同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2%、11.7%,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均增長8.1%,而GDP增幅為8.4%,表明城鄉居民收入難以跑贏GDP,直接影響了黑龍江提前實現“居民收入倍增”計劃進程。
在2013年千份民意調查中。黑龍江省有6.7%被訪者對自己的收入“很滿意”,有37.8%的被訪者“比較滿意”,但有55.5%的被訪者對自己的收入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並以中低收入者佔絕大多數。由於地區、城鄉、行業間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的不完善以及社會階層的固化趨勢,致使黑龍江與發達地區,高收入者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因此,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民眾的滿意度和公平感。
(四) “房屋拆遷”“野蠻執法”“強行征用耕地”成為最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社會問題
調查顯示,連續三年,專家都將“房屋拆遷”和“強制征用耕地”選為黑龍江省最易引起群體性事件的前三名。另外,2013年“野蠻執法”首次進入前三位,成為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又一重要問題。這主要是由於黑龍江省正處於大踏步城鎮化進程當中,相關規定制定不夠健全,執法缺少有效監管,使得這兩大問題成為目前黑龍江省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自新拆遷條例在2010年初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後,許多房屋拆遷過程中得社會衝突一直困擾者城市管理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由於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聯系緊密,又事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制定符合百姓需求,可操作化強的房屋拆遷條例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治本之法。同時,城市化進程中,強制征地對於農民的利益帶來的損失也應引起高度重視。由於農民利益損失引發的衝突幾乎成為近年來農村問題中最為凸顯的社會衝突,因此,妥善處理耕地征用帶來的矛盾是順利完成城市化建設、保護農民利益的核心。
(五)城鎮職工養老負擔全國倒數第一工業化成本補償問題凸顯
報告指出,據2013年11月中央財經大學權威發布,黑龍江省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負擔系數全國倒數第一(2011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負擔系數為0.3165”,而“黑龍江省養老負擔系數為0.6324”。經我們測算,2013年預計達0.7左右。這意味著全國大約10名在職人員供養3名退休人員,而黑龍江約10名在職人員供養7名退休人員,此系數在廣東省僅為0.1087。報告還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系數水平進行了分析,全國為1.5274,而黑龍江僅為0.7732,它意味著“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夠用1.5年”而黑龍江不超過一年。其主要影響因素是歷史包袱沈重,國家予以工業化成本的補償嚴重不足。目前,黑龍江離退休人員比重大(高達40%,全國僅為24%),而且除了當年森工、農墾、煤炭、石油等資源大開發中老國企職工比重全國最高外,還有大量的為解決計劃用工不足和保障開發人員生活問題所招用的集體工、五七工、家屬工,這是黑龍江省養老負擔過重的根本原因所在。此外,黑龍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職工工資水平低、企業和個人繳費能力弱、就業率低、青壯年外流嚴重等,也是導致黑龍江養老負擔過重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全國在養老保險方面有3800萬人“斷保”,如此情勢,黑龍江將雪上加霜,鑒於黑龍江省在計劃經濟時期承擔了過多的國家工業化成本,養老負擔全國區域差距十分懸殊的問題,建議國家給予大力支持和集中性補償,徹底解決歷史欠賬,縮小區域差距,以期真正改觀地區間財力和社保壓力呈現出得“難者愈難,易者愈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