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全年346個優良天全國排第三還自稱『未達標』
2014-01-15 16:18:46 來源:生活報  作者:劉景洋 范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月15日訊 全年中346天處於優良水平,經常連續多日處於一級水平——在“四面霾伏”的2013年,如此“惹眼”的空氣質量報告單,在黑龍江省大慶市環保局的年終自我評語中卻是“未達標”。因為,他們“內定”的目標是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350天以上。

  而就在不久前國家環保部數據中心發布的全國62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大慶市位列第三,居內陸城市之首。

  如此一座典型的內陸資源型城市,何以挑戰一年350天空氣質量優良?

  事情還要從被風沙抹掉的村莊說起。地處大慶市西北口的杜蒙縣胡吉吐莫鎮程地房子屯,由於生態遭到嚴重破壞,風沙步步緊逼,21世紀初被迫舉村搬遷。

  面對生態“癌變”,大慶市地企攜手,發起治沙保衛戰。數萬名石油工人、部隊官兵和市民奮戰10餘年,在“西北風口”建起長140公裡、寬10至30公裡的生態屏障,人工造林100多萬畝。樹長高了,大風口被堵上了,黃沙天不見了。

  一個小村莊從地圖上消失,一場治沙保衛戰的勝利,讓大慶人更堅信了一個道理:唯有與自然和諧共存,纔能實現長遠發展。

  “生態、自然、現代、宜居”——配合這樣的城市建設和發展理念,大慶市實施“植樹、復草、治水、淨氣、降噪”5大工程,引入國際一流的設計規劃團隊,謀劃城市的生態大計。

  作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環保局長,楊佔鰲用“如履薄冰”來形容自己的職業感受。以防治大氣污染為例,春天治揚塵,夏天管露天燒烤,秋天防燒荒,冬天拔“黑煙囪”——“四季歌”總是讓他和同事們身上的弦繃得緊緊的。

  科技進步為減少排放提供了強力支橕。2012年,大慶石化公司斥資7000餘萬元實現技術昇級,將工業尾氣轉化成二氧化碳、氮氣和水,實現了無害化排放。

  以生態環保為“紅線”,大慶市近年以“一票否決制”關閉企業25家,停產整改企業45家,累計淘汰落後產能71.1萬千瓦。與5年前相比,單位GDP綜合能源下降2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9.3%和15.7%。

  過去5年,大慶市經濟總量翻番,GDP超過4000億元;新增城區面積相當於兩個澳門大小,年燃煤量從700萬噸增長到1200萬噸;機動車從不足10萬輛猛增到42萬輛。

  然而,伴隨經濟快速發展,大慶市的市容環境與很多人想象中的重工業城市大不相同。這裡有大面積城中濕地,夏天百鳥翔集;有蔚藍的天空,有可以盡情呼吸的清新空氣。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