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記者 侯巍) 在全國食品安全危機頻發、消費者食品信任危機日趨嚴重的背景下,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點的確立為食品產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打造國家安全食品生產大省成為我省食品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要出路。省政協委員、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李翠霞建議,提昇我省食品產業的實力和競爭力必須打“民”牌,纔能形成長久的競爭優勢。
李翠霞接受東北網記者采訪。東北網記者 張銳 攝
省政協委員李翠霞表示,龍頭企業的扶持、技術的研發、融資的加強等在短期內都難以帶動和提昇我省食品產業的實力和競爭力,唯有“打安全牌、走安全路、出安全招、構安全網”,纔能“安民心、順民意、償民願、關民生”,纔能迅速贏得市場,持續引領發展,形成長久競爭優勢。
李翠霞說,黑龍江省食品產業發展依然困境重重。食品加工產業集中度偏低,主體經濟規模偏小,產業資源難以整合;市場、加工企業與原料供應基地的產業鏈尚未形成,產業環節尚待打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質量管理體制不健全,質量管控尚不到位;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和合作機制缺失,協同創新發展機制尚需構建;食品加工品牌繁雜、渠道混亂、市場秩序亟待優化。這些問題都嚴重地影響我省食品產業的發展。
省政協委員、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李翠霞。東北網記者 張銳 攝
李翠霞委員建議,構築綜合管控平臺,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構建食品質量安全標准認證平臺和食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平臺;構建食品質量安全終端平臺,引導消費者認可追溯標識碼。建立財政支持平臺,加大資金投入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每年安排專門的款項用於食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管控平臺建設。構築標准體系研發平臺,制定黑龍江省主要農作物和畜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的質量標准;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基地建設;在全省組織開展食品產業標准化生產基地創建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完善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立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圍繞農產品深加工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構建創新鏈。通過構建政府主導型、科教主導型和企業主導型交叉融合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實現政策、資金、產業、產品、技術、人纔、市場鏈條的貫通。打造安全食品品牌優勢平臺,以食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管控平臺為基礎,發揮整合品牌、集成宣傳和強制退出的三個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