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記者 王蕊)多年來,我省農村的職業技能教育工作連連取得成績,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纔,為我省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當前,各地的農村基礎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勢必影響農業發展的步伐。在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民進省委提案建議,我省應均衡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由各級縣政府牽頭統籌實施培訓課程,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民進省委分組討論會場。東北網記者 張銳 攝
數據顯示,全省平均每年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5.4萬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7.5萬人,成人技術培訓78.9萬人。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人纔為我省經濟發展,尤其是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我省肇東、北林、富錦、依安4個市縣被農業部確定為首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在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養、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但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各地的農村基礎職業教育發展呈現出不平衡的發展態勢。各部門各自辦校辦班,使得有限的資源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教育和培訓質量也得不到保障。此外,培訓內容與農民需求脫節,甚至舉辦的時機不當等都影響了農村職業教育的均衡發展。
民進省委認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多個行業和部門。均衡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勢在必行。要通過建立完善教育培訓制度、做好規范認定管理辦法工作、做好相關政策扶持等措施,集中有限的生產和教育資源,保證新型職業農民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
作為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縣級政府熟悉和了解農民的需求,是開展農村職業培訓工作的主體。民進省委建議,應由縣一級政府部門統一整合農村職業培訓的各類資源,統一協調落實省、市關於農村職業培訓的工作部署,統一實施培訓內容,確保職業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質量得到保證。
與此同時,民進省委還建議,設立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並借國家培訓和鑒定示范基地的創建東風,積極組建相關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團隊,或創建相關專業在校生創業實習基地。加強對在鄉的農民、農業工作者、外出務工人員、涉農專業院校的學生進行農產品經營、加工和信息化方面的培訓,為在鄉的農民延長產業鏈、增加收入,為外出務工人員自主創業、回鄉創業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