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政協委員:老年大學要進社區 鼓勵農村互助養老
2014-01-21 11:42:4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關注養老。

  東北網1月21日訊 目前,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500萬,佔全省人口總數的13.7%。在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多位委員的提案都關注老年人的養老、教育、護理人纔培養、農村“空巢家庭”等問題。

  教育

  老年大學“一座難求”

  我省從1984年創辦哈爾濱老年人大學以來,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截止到2012年底,共有397所老年大學(學校)。老年大學從過去面向離退休乾部為主已逐步過渡到面向社會的老年人。目前,在校學員數量達到85278人,毛入學率為全省老年人口總數的3.8%。

  調查發現,哈市的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在去年秋季招生報名的第一天,報名異常火爆。為了能報上名,許多老年人早上6點便開始排隊。目前,該校共開設舞蹈、計算機、書法等133個專業,下設211個班級,在校生超過1.5萬人。去年計劃招生7539人,但報名的人數超過了萬人。尤其是保健、音樂、計算機、舞蹈等多個專業“一座難求”。

老年大學學書法(資料圖)

  委員建議:老年大學要進社區

  省政協委員鄭亞楠建議,各級人民政府對老年教育應當加強領導,在制定老齡工作統一規劃和年度計劃時,把老年教育工作納入其中,推動我省老年教育事業發展。

  為了方便老年人上學,老年大學要向社區、鄉鎮延伸,二分之一以上的社區、鄉鎮應建老年大學或教學點,方便老年人就近參加學習;發展遠程老年教育到村,使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廣泛共享,全省參加老年大學學習的老年人毛入學率要達到10%以上。

  在教育經費投入上,鄭亞楠建議財政部門應根據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將各級黨委政府部門主辦的老年大學所需經費與國家教育機構同樣標准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確保老年大學(學校)建設和日常經費的使用。

  空巢

  外出打工或留城裡 農村“空巢家庭”多

  在養老問題上,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更是越發緊迫。我省農村老人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三種:社會保險養老、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也包括社會救助。但是,有些問題,不容忽視。

  目前,全省城鄉65歲以上老年人處於長期、短期或不定期“空巢”狀態的已近100萬左右。在農村“空巢”現象也非常嚴重。由於青工壯年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忽視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與老年人缺少聯系溝通,“空巢家庭”大量出現。個別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使農村養老保障問題更加突出。同時,以每月55元為“起點”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無法滿足一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每月基本養老金沒病時還可以,有病了就難以承受。

  委員建議:建村級養老院鼓勵互助養老

  省政協委員鄭亞楠建議,結合新農村建設、村莊改造,本著就近、就便和實用的原則,在新建村級活動場所的同時規劃建設村級養老院,政府配給一定的社會福利用地指標,將建設用地復墾所得佔補平衡指標,按一定比例返還給農村,用作農村養老機構建設用地指標。村級養老院的建設還要整合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養老功能,規劃好全托、日托、臨托等多種形式的老年社區照料服務。市、區兩級政府對現有的村級機構養老、半機構養老也應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同時,建立鄰裡互助型養老模式,引導、組織農村老人志願者、義工以積分的形式開展對老人的幫扶服務。

  人纔

  老年護理人纔稀缺

  老年護理是以老年人為主體,從老年人身心、社會、文化的需要出發,去考慮他的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要。讓老年人及其照顧者共同參與護理活動,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滿足老年人的護理需求。

  目前,老年護理工作缺少專業護理人纔。我國幾乎沒有專業的老年護理人纔。從事老年護理的護士大都學歷低、人數少,沒有接受過老年護理的系統教育,只能從事一般的生活和醫療護理,缺乏專業性。

  委員建議:高校開設老年護理專業

  目前,我國老年護理學課程纔在幾所高等護理學院開設,尚未在全國普及,雖然衛生部對護理專業的課程結構做了調整,增加了適應醫學模式轉變的老年護理的內容,但只佔其總課程的5%左右。

  省政協委員刁恩英建議,加速老年護理人纔的培養,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開設老年護理專業,通過學制上的設定來培養高素質專業人纔,以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同時,鼓勵衛生醫療機構進入社區,為照料老人的家政服務員、民間保姆、家庭成員開設康復知識和技巧的講座培訓,並上門進行護理指導,提高家庭護理的質量。

  養老

  養老體系不健全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省的養老服務面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養老床位嚴重不足。調查顯示,哈市所有的公辦養老機構全部需要預約排隊,條件最好的公辦安康社會福利院,被稱為“床位要排到下世紀”。79萬老人等1.7萬張床,很多老人等不起、甚至等不到。加上社會的養老機構,哈爾濱平均40多位老人纔有一張養老床位;二是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缺乏,為老年人服務人員少,專業化程度低,服務體系和服務網絡不健全,養老服務布局不盡合理。

  委員建議:扶持社會養老機構

  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刻不容緩,建好、管好、扶持好各類社會養老機構已成為當務之急。省政協委員楊恩庭建議,盡快制定《黑龍江省養老機構管理條例》。條例要明確養老機構的性質、准入門檻、人員配備、設備配置、糾紛解決、醫療護理等等各種細節,規范社會養老機構的市場行為,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建立多元投資機制,以社會籌資興辦為主、政府資助為輔,形成多層次投資體系,走民辦公助、民辦民助和法人投資、法人管理的路子。省財政在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的同時,多渠道拓寬養老機構的經費來源。設立志願者服務制度,發動大中小學生利用假期到老年公寓開展志願者活動,為老人表演節目、與他們談心、聯歡等。□記者趙政府

  相關鏈接

  今年增加養老床位1.2萬張

  在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繼續提高農村五保對象集中和分散供養標准。實施敬老、愛老、助老工程,新增各類機構養老床位1.2萬張。繼續提高參保企業數量和參保職工人數,努力實現城鎮參保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鎮居民、新農保基礎養老金調整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新農合人均籌資標准提高到390元,其中各級政府補助由280元增加到320元。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