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農民致富領頭雁
2014-01-21 14:13:44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趙文鵬是阿城區小嶺鎮石發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他還是平山采石加工廠和錢禹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企業現有職工468人,主要經營石灰石、大理石,年產值1億元,利稅800多萬元。他連續四年被小嶺鎮評為發展農村經濟和致富奔小康帶頭人。

  趙文鵬1954年12月出生於遼寧省建平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就飽嘗困苦生活的他始終都懷著一顆“不安分”的心。1979年,他帶領全家人搬到現在的阿城區小嶺鎮石發村。長時間的奔波勞累,並沒有使他感到疲憊,相反改革開放的春風卻喚醒了他那顆“不安分”的心。1985年國家倡導集體林地個人承包。正當別人還在猶豫觀望的時候,趙文鵬卻看清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在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他順利地承包了村裡700多畝人工林。他想到了“以大換小,以小換大”的辦法,即“采伐大樹換小樹,小量采伐換取大量栽植”的辦法。經過幾年的“大小互換”,不但山林沒有被砍光,反而有十萬餘株小樹被存進了“綠色銀行”,家裡也有了萬餘元的積蓄,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989年末,他開始投資興辦南杭石材廠。1992年,他東奔西走籌集了近5萬元資金,一次購買了四臺小四輪拖拉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運輸車,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趙文鵬看到了希望,緊接著幾年內又購買了六輛四輪車,就這樣,石材廠的資產像滾雪球一樣一天天地壯大了。到1997年,企業已經擁有固定資產50萬元,實現利潤約25萬元,上繳稅金約5萬元,企業初具規模。

  “吃水不忘挖井人。”靠黨的富民政策走上致富道路的趙文鵬沒有忘記家鄉父老,帶領一大批農民走上了致富道路。從1991年到2012年21年間,累計幫扶貧困戶30戶,資金達到500萬元。近幾年,趙文鵬出資30萬元,為石發村修路15.6公裡;出資10萬元,打人畜飲用井兩口;出資15萬元進行綠化,還捐助石發小學30名貧困生。他采取爭取國家資金、協調企業贊助、村上自籌等方式,投入200多萬元,使1100戶村民吃上了自來水,自來水入戶率達100%;投入100萬元,修建一處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的辦公樓;投入30萬元,新建一座面積1500平方米的廣場;投入70萬元,修建28米長的陳家圍子橋。21年來,趙文鵬累計為社會公益事業捐款10萬餘元,義務為村民、村集體出車300餘臺次,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回報著這塊養育他的土地。

  趙文鵬同志富了,他用自己的聰明纔智和辛勤努力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他要帶動更多村民富起來,“一個人富不算富,只有全村人都富起來了,纔是真正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名農民致富的領頭雁,一定會帶領全體村民富起來,真正建立起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