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饒河百姓就醫不再愁
2014-01-21 15:39:4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序波 劉曉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21日訊 『沒想到新建的縣醫院能做鉬靶檢查了,原來還為復查要去外地犯愁呢。以前許多需要去佳木斯、哈爾濱纔能看的病,現在在饒河就能治了。』近日,從饒河農場來饒河縣看病的張繼紅告訴記者。

  讓張繼紅深有感觸的還有醫院環境也比以前好多了,病房乾淨暖和,配備了空調、電視,還有獨立的衛生間,身體不方便的患者還可以通過電話預約,足不出戶掛號。

  近日,記者走進饒河,新建的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醫院格外引人注目。縣人民醫院總投資6200萬元,病床數由原來的100張增加到230張,診療科目由22項增加到27項,新增專業科室5個,並已通過國家二級甲等醫院評審;縣中醫醫院總投資2580萬元,病床數由原來的60張增加到140張。兩家醫院先後購置了美國GE核磁共振掃描儀、GE螺旋CT機、腦彩超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多功能心電監護系統等大型醫療設備,百姓就醫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縣城的醫療設施標准這麼高,鄉鎮的醫療機構呢?據介紹,饒河縣新建、修繕了7個鄉鎮衛生院,38個村衛生所,並新購置B超、心電機等設備。『我們已建立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所有行政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縣委書記尚德龍說,『今後,饒河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急診急救體系建設,開展縣級醫院支援農村衛生活動,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的醫療條件。』

  硬件改善了,軟件的提昇纔是保證。饒河縣高度重視醫師隊伍建設,公開招聘160名優秀人纔充實到醫療一線隊伍,計劃2014年再招聘50名,全面加快醫療衛生人纔隊伍建設。同時,每年堅持對所有鄉、村醫生進行一次輪訓,並定期開展院內培訓。

  趙韶春就是饒河縣自己培養的名醫,他先後到國內多所知名醫學院和醫院學習深造,率先在縣人民醫院開展微創手術。記者見到他時,他正為昌勝村農民王玉森復查。王玉森患腰間盤突出癥3年多,無法從事體力勞動,趙韶春采用微創介入技術為其治療,術後1個月王玉森便完全康復了。

  為保障百姓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健康水平不斷提高,饒河縣於2007年起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現已覆蓋全縣9個鄉鎮79個行政村,新農合結算點已覆蓋縣級醫院和各鄉鎮衛生院。率先開展了門診統籌,住院醫療費用補償封頂線從2009年的1萬元提高到現在的8萬元,在省級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的補償比例提高到住院費用的70%。

  一位剛出院的農民告訴記者:『我家住在離縣城較遠的山裡鄉,前一陣子腿摔折了,當時很擔心醫療費用,咱農民沒有太多積蓄。今天出院心裡真是托了底,在醫院住了半個多月,花了近1萬元,自己只掏3500多元,其餘部分都給報銷了,而且醫院就有結算點,出院就能報銷。』

  實行新農合以來,饒河縣嚴格執行『憑證就診』和『逐級轉診』制度,簡化並規范報銷程序,實行即時結報,病人出院即可拿到農合補貼款。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部嚴格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進一步降低了百姓的醫藥負擔。饒河縣先後被評為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縣、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