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1月24日訊 時下,最火爆的社交平臺當屬微信朋友圈。由於發圖方便、受眾准確,不少人瞄准了朋友圈的商機,做起代購、化妝品、服裝等生意。一時間,少數利欲熏心的人也開始利用微信朋友圈賣起了假貨。近日,在新浪微博“哈爾濱微吧”中,就有一位網友發帖稱其花1700元買LV圍巾,收到後,發現是假貨。
22日一早,記者在在新浪微博“哈爾濱微吧”中看到這樣一個帖子,網友“一顆繁星”稱,17日晚上7點左右,她和一名微信朋友圈的賣家達成交易意向,准備以1700元的價格買入一條LV圍巾。隔日,網友“一顆繁星”將1700元現金轉給賣家,不想收到圍巾後,讓她大失所望——高價購買的名牌圍巾竟然是假貨。
此後,網友“一顆繁星”頻繁地催促賣家退貨,可沒想到的是“賣家留言不回,手機關機”。隨後,心急如焚的“一顆繁星”只得向轄區派出所報警求助。網友“一顆繁星”在微博中透露,警方已經根據賣家的銀行卡卡號和用戶名,將目標鎖定在一名90後女子身上。
當日,記者通過微博評論,向網友“一顆繁星”發出消息,表達了采訪她的願望記者,但並未得到回復。23日,記者再次登錄微博,發現網友“一顆繁星”已將先前買圍巾收到假貨的信息刪除。在最新一條微博中,她說:“謝謝這段時間各位親的幫忙轉發!錢我已經要回來了!”
哈市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在並未進行實名制認證的朋友圈,多數賣家通過低價攬客的招數,實行先付款後發貨的營銷方式,在沒有第三方平臺監督的情況下,對消費者維權是十分不利的。春節臨近,本報提醒廣大市民,在微信上購買貴重物品時需謹慎,最好保留與店主的聊天記錄和銀行轉賬憑證,以便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