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7日訊 盡管已是數九寒天,但絲毫不影響佳木斯市推進項目建設的熱情。春節前,記者來到佳木斯高新區黑龍江鄭龍煤礦機械公司剛建成的結構件車間裡看到,施工人員正在調試天車、焊接動力管線,為設備安裝做最後准備。正在現場指揮的公司副總李子江說,項目投產後,這裡將成為年產值15億元的東北地區一流的煤炭綜采裝備制造基地。
如今,隨著一大批『鄭龍』式企業的落地生根,佳木斯初步形成了重點項目帶動,相關企業緊密跟進,產業集聚效應凸顯,發展後勁增強的喜人景象。
2011~2013年,全市投資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103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452個,億元以上180個,10億元以上10個,完成投資715.7億元。2013年完成產業項目投資348.5億元,比2010年增長4.4倍。
『圍繞省委省政府產業項目建設三年攻堅戰的部署,我們依托現代農業、工業基礎、中心城市和沿邊開放四大優勢,加快引進和建設產業拉動性強,關聯度高,帶動農民增收和稅收貢獻率大,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大項目、好項目,產業項目建設總體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逐步優化、速度持續加快的良好態勢。』市委書記王兆力說。
佳木斯市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突出招大引強,對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活動。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拉長產業鏈,培育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了農副產品深加工、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和對俄進出口貿易及加工四大產業集群。
先後開工建設的益海豆粉、海王納豆、佳鳳純生啤酒、錦城格瓦斯、豐谷白酒、凱滋食品等246個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形成了水稻、玉米、大豆、乳類、食用菌等一批產業鏈。使農副產品從原字號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僅水稻深加工一項就由過去只是簡單扒皮,發展到現在的胚芽米、大米粉、大米飲料、稻香粉、白粿、米糠油等20多種產品。
隨著常發佳聯大型聯合收獲機械、驥馳公司大中馬力拖拉機、金蘭馬免維護新型拾禾器總成、聯正公司割曬機等122個項目的陸續投產,佳木斯裝備制造的產業優勢更加明顯,並帶動一大批相關配套企業『借梯登高』,形成以大帶小,以小促大的良性互動。去年,以電機、煤機、收割機、拖拉機、電纜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實現的利稅佔全市工業利稅的60%。同時『四機一纜』帶動區域內百餘戶配套企業實現滿負荷生產,產值突破10個億。
投資70億元的萬達廣場、投資30億元的利達佳天下商圈、投資15億元的三江商貿城、投資10億元的樺南招遠皮革城、投資22億元的汽車城等243個現代服務業項目的建設,不僅凸顯了佳木斯的區位優勢,而且提昇城市功能和品位,使商業布局更趨合理。
在俄投資和依托境內外資源及市場建設的159個進出口貿易及加工項目有了實質性進展。龍興廣發木業境內外木材加工園區投產,萬源通公司在俄建設了7個再生物資回收集散中心,富錦海關監管庫項目進展順利。富錦進口俄液化石油氣加工項目一期石油氣儲罐已完成。
佳木斯不斷加大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重點建設了10個產業園區,其中7個列入省級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61億元,建設投資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271個,完成投資263億元。對重點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套機制、一套方案、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六個一』包保推進機制,使項目建設速度、質量明顯加快。產業項目建設帶動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昇,有力拉動了經濟社會發展。2011至2013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13.7億元,工業銷售收入1486億元、利稅131.5億元。其中,201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及利稅分別是2010年的1.73倍、1.94倍、1.7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