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沿邊開放步伐,允許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游會展上實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如何按照佳木斯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將同江市2014年大口岸通道經貿主要工作做好,日前,同江市市委書記隋洪波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隋洪波說:“今年,同江市將主要搶抓國、省沿邊開放政策機遇,開闢大通道,發展大經貿,優化大通關,鞏固傳統對俄合作優勢,打造新的比較優勢,加快對俄經貿合作的轉型昇級。同時,依托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和同江港建設,發展橋頭經濟和臨港經濟,建設外向型產業集聚區和國際物流樞紐,打造邊境新型工業重鎮。”
隋洪波直抒胸臆,通道暢通則口岸興旺,這是深化對俄經貿合作的首要前提。同江作為全省沿邊開放帶上的重要節點,發展臨港臨橋經濟的關鍵就在於“橋”和“港”。為此,同江市將以闢建暢通的國際大通道為目標,建好“一橋、兩港”,搶佔對外開放的制高點。
“一橋”,就是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在國、省、市的全力支持下,大橋建設已經進入關鍵階段。下步,同江市將密切配合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力爭使大橋早日啟動建設。大橋建成後,年過貨能力可達2100萬噸,制約同江口岸發展的瓶頸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一條全新的對俄貿易國際大通道,將使同江與綏芬河、滿洲裡形成我國東北地區對俄開放的金三角,從而牽動我省東北部地區佳木斯、鶴崗、雞西、雙鴨山等周邊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於提昇佳市乃至全省對俄經貿合作水平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將我省東北部地區與俄遠東地區在貿易上的互補效應有效釋放出來,促進兩地共同發展。
“兩港”就是同江東、西兩個港口。同江是我省水運第一大港,是深化對俄經貿的重要基礎。目前,兩個港口的吞吐能力已達460萬噸。下步,同江市將圍繞大橋建設,在同江東、西兩港再建20個深水泊位,使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噸。屆時,通過推進對俄鐵路、公路、水路三條大通道建設,未來同江口岸吞吐能力將達到3300萬噸,真正成為全省對俄沿邊開放帶上的橋頭堡和樞紐站。
產業壯大則經貿繁榮,這是深化對俄經貿合作的根本所在。對此,隋洪波深有感觸地說,同江市將按照“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發展戰略,依托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搶抓大橋即將啟動建設的機遇,搭平臺、優結構、壯主體,促進產業承接轉移和發展壯大,推動對俄經貿合作戰略昇級。在境內,繼續加快同江經濟開發區建設,吸引產業項目落地,逐步將其打造成為對俄進出口加工專業園區;加快推進華鴻對俄進出口貿易大市場和嘉潤對俄進出口產品包裝加工項目,進一步壯大境內基地實力。在境外,加快和完善在俄下列木材加工園區、哈巴家居產品展示中心、哈巴水泥營銷中心和比羅比詹鋼結構廠建設。通過內外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產業內外聯動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