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8日訊 省檔案館建館50年來,紮實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職責,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館藏檔案由建館初期的4.6萬餘卷,發展到現在的55萬餘卷,目前擁有包括130萬條檢索數據、140餘萬頁全文信息在內的檔案數據庫,已向社會開放檔案資料30萬卷,提供政府公開信息5萬餘件,成為我省重要檔案的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檔案史料的利用中心、政府信息公開的查閱服務中心。
近年來,省檔案館從挖掘館藏檔案珍品入手,先後編纂出版了《731部隊罪行鐵證》、《日本東北移民·黑龍江卷》、《黑龍江檔案春秋》等檔案出版物共30種150餘冊,4000餘萬字,收入檔案圖片1000餘幅。其中,《731部隊罪行鐵證》獲中國檔案學會檔案優秀成果一等獎;時任省委副書記、副省長栗戰書為《中國檔案精粹·黑龍江卷》作序,稱贊該書『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和收藏價值。』同時,省檔案館還開展了日本侵華檔案史料、建國前後黑龍江地區疫情及其防治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東北老根據地等專題研究工作,並利用檔案史料撰寫文章和歷史故事。
同時,省檔案館不斷探索檔案公共服務新形式,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新時期檔案館公共服務的基本形式之一。1997年以來,先後舉辦了《鐵證》、《讓檔案為歷史作證》、《黑龍江歷史記憶》等10餘次大型展覽和巡回展覽,免費向社會開放。檔案館還開通了網上展廳,吸引許多網上用戶瀏覽參觀。先後與黑龍江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簽約,成為大學教學實習基地。2012年,省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省委黨校授予全省首批乾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
此外,省檔案館對外合作交流日益活躍,檔案開放以來,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國一些學者、專家先後到省檔案館訪問、交流和查閱檔案資料。近年來,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區檔案局連續進行互訪,就檔案目錄編制與出版、檔案信息化等問題進行交流,並相互交換檔案資料和目錄,大幅提昇了檔案館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