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日訊 (李華虹 孫瑜淼 記者 王蕊)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主題是“愛耳護耳,健康聽力——預防從初級耳科保健做起”。據哈醫大二院耳鼻喉科肖輝教授介紹,近年來突發性耳聾和噪音性耳聾在臨床中呈現出明顯增加趨勢。每年中高考之前,都會有學生因壓力過大,導致聽力在短期內下降造成突發性耳聾。
學生和白領是突發性耳聾高發人群
作為耳科急癥,突發性耳聾是指瞬間幾小時或幾天內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過去,這種狀況多發於中老年人群,但近年來年輕人特別是學生患突發性耳聾的數量明顯增加。
24歲的女大學生張萍就是在今年研究生考試前夕突發耳聾的,在考研前高強度高負荷的疲勞中,她先是經常覺得頭暈,後來聽力逐漸下降,時常有耳鳴、耳痛的感覺,隨著癥狀加劇,聽力幾乎達到了接近完全喪失,最後來到醫院就診時,被醫生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考試前夕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神經處於高度緊張中,聽力極易在短期內下降造成突發性聾。此外許多工作壓力較大的人群和公司中的白領也容易因精神緊張患上突發性耳聾。一些意外因素也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例如有的人大量飲酒、通宵打麻將以後。”肖輝介紹說,一般有20%突發性耳聾患者的聽力在充分休息後可以恢復,且大部分患者通過有效的藥物治療,如合理選用血管擴張劑、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藥物、維生素B族、能量制劑等,再配合高壓氧倉療法進行治療,都可恢復聽力。
肖輝提醒,突發性耳聾是有最佳治療期限的,患病一旦超過1個月沒有治療,治愈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嬰幼兒易出現噪音性聽力損傷
據肖輝介紹說,曾有一位女士帶著四歲的女兒前來就診,不知什麼時候起,四歲的小女孩對外界的反應感覺總是慢半拍,有時候喊好幾聲孩子要遲疑半天纔反應過來。經過檢查,由於家中長期放音樂,孩子的聽力和聽感知能力都低於同齡的孩子,需要及時進行矯正。
肖輝介紹,孩子聽覺器官非常嬌嫩,有些微不足道的聲音,可能給孩子帶來終身傷害,生活中刺耳的聲音會過度刺激孩子內耳裡弱小卻非常精密的感應接收器,長期接觸噪音的孩子,會造成專注力降低,學習力、耐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
“聽力障礙帶來的交往障礙,在兒童中最為嚴重,一般耳聾的兒童容易有脾氣暴躁、精神不集中等行為及心理問題,這都是在成長期聽力障礙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