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訊 12日的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工作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100多家大中型餐飲企業共同在《龍江餐飲業轉型昇級倡議書》簽字,讓高端餐飲消費回歸大眾,走親民路線,做龍江百姓的“家宴”。同時宣布成立西餐專業委員會,利用哈市俄式西餐文化的悠久歷史,打造龍江西餐自己的品牌。
高檔餐飲降身價受捧
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周景遠介紹,在全國高端餐飲消費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我省餐飲業正轉變經營模式,降菜價、上新品、提服務,做小而精的百姓消費實體店,餐飲業轉型昇級的“冰城模式”漸漸浮出水面。如哈市開發區原海參養身樓摘下了7年的牌子,改成了千裡馬百合料理;華山路悅海棠現為小典牛扒(烤肉)和辛式火爐(火鍋);華山路附近的紫雲飯店,在經營4年多後變身為八府宴;新陽路的王朝海鮮更名為龍福成肥牛火鍋;安隆街外婆居海鮮如今變成了烤鴨樓。
高檔餐飲轉型做中檔餐飲後,吸引了大眾消費。“重新開張”後,所有菜品降價三分之一以上,人均消費水平從約500元降到100元左右,還增加了多道半份菜或專推小盤菜。開張不久,前來各大飯店用餐的消費者數量均翻了一番。
但也有一些高端餐飲企業轉型慢或正處於選擇中。鴻翔路和長江路上的臺北1+1店都已停業,准備合二為一,下調菜價吸引大眾消費群體。馬端街上的王朝富豪已經摘牌,正在裝修中。
周景遠表示,我省餐飲業正面臨洗牌。高檔餐飲積極尋求轉型,誰先轉型,誰將贏得主動。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向全省餐飲企業發出《龍江餐飲業轉型昇級倡議》,呼吁餐飲企業放下身段,打“價格親民牌”,創新菜品,向大眾化餐飲、品牌連鎖化發展。
讓西餐走進平常百姓家
“哈爾濱西餐業發展比較迅速,已成為冰城旅游的一大特色。”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西餐專業委員會劉振華認為,哈爾濱西餐文化歷史悠久,十九世紀末時大批俄國人來哈,西餐業應運而生。俄式大面包、紅腸、酸黃瓜、草莓醬、菜湯,成為冰城人的日常食品。哈市人吃西餐,就像重慶人吃火鍋,西安人吃泡饃,北京人喝豆汁一樣平常。
西餐的市場前景與利潤十分可觀。誰能將貴族西餐轉為大眾化和本土化西餐,誰就能打開這個龐大的市場。目前,我省西餐廳有50多家,哈市佔七成以上,西餐技術人員200多人。但我省尤其是冰城西餐業的發展現狀是各自為政,沒有完全深入人心,菜品更新慢,品質有待提昇;有的廚師未經專業的西餐培訓,技術力量達不到要求,缺乏創新;有的廚師職業道德不好,急於求成;等等。當下,急需制定我省西餐行業標准,塑造龍江西餐業自己的品牌。
劉振華表示,今後,西餐專業委員會將聯合相關機構,在哈爾濱西餐歷史文化研究和技藝交流上下工夫,也要組織各種活動讓龍江人民進一步認識西餐文化,了解西餐的魅力,讓西餐滲透到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