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1日訊 19日早,在松花江哈爾濱段,船廠“老潘”在冰面上行走時不慎墜江。20日,記者再次來到出事地點,發現沿江區域拉了警示帶並樹有警示牌,但一小時內仍有8人涉險過江。專家認為,在提高市民安全意識的同時,還應建立社會性應急機制。
2名男子在江上捕魚
一小時內仍有8人涉險過江
20日14時,哈市最高溫度達到6℃,一陣微風吹來,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沿江區域的冰面已經有融化的痕跡。在濱州鐵路橋到公路大橋間有哈爾濱市公安局張貼的10多張開江通告、江上派出所張貼的“江面危險,禁止通行”的標志,防洪紀念塔附近還拉上了警戒線和“為了您的安全和家庭幸福,請不要涉險過江。”的條幅等各種防范和警示措施。但記者在“老潘”遇險的濱州鐵路橋附近看到,仍有市民涉險過江。
在隨後的一個小時內,從濱州鐵路橋到公路大橋之間的松花江江段,記者看到共有8名市民涉險過江。他們三三兩兩,邊走邊說笑。在靠近公路大橋的江面上,還有2位市民拿著鐵?和漁網在江中心的冰面上砸洞捕魚,完全不顧“江面危險”的警示,看著就讓人為其捏把汗。
三名男子涉險過江
剛纔江北走到江南的三個人
冰面下有空心層承重力下降
記者從哈爾濱水文局了解到,松花江面冰層結冰最厚時一般都出現在2月份,而2月中旬後,隨著氣溫逐漸轉暖,冰層開始逐漸變薄。今年松花江哈爾濱段冰層最厚是在3月1日,厚度達到53厘米。
冬日,松花江江面封凍後,哈爾濱水文局每十天就對江面冰層厚度進行一次測量。16日,哈爾濱水文局對松花江城區段江面冰層厚度測量時,結果顯示為44厘米,比3月1日薄了9厘米。而19日冰層下松花江水位為115.85米,江面冰層下形成了空心層,致使江面冰層承重能力下降,進一步加大了過江的危險系數。
水文專家提醒,松花江哈爾濱段歷年開江日期在4月9日左右,目前距開江只有半個多月時間,而且江面起隔熱保溫作用的積雪已經開始消融,冰層馬上進入開江階段。近日,隨著氣溫逐漸回暖,江面冰層變薄程度將會加劇,市民切勿涉險過江。
春季冰面薄又脆不宜用大型救援設施
19日“老潘”墜江時,目擊者李彥海曾惋惜地說:“看見消防隊員拿著泡沫墊子和繩索去救人,覺得他們也挺危險,能不能用救援艇、直昇機啥的?”
據了解,2010年至今,哈市相關部門先後購置了冰上救援氣墊船、警用直昇機等多種搶險救援設備。其中2010年,哈市消防部門斥資150萬元購置了我省第一艘冰上救援氣墊船。在隨後的冰上實戰救援演練中,哈市消防部門也利用支隊新購置設施救出過“采冰被困人員”。但對於此次“老潘”的墜江,哈市消防部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春天冰面較為薄脆,如果用氣墊船等大型設備,會因壓碎冰面而激起的水流,將被困人員“衝入”江中。“救援設備有它的適用條件,在能應用的條件下,我們一定會用。”該工作人員說。
對於市民提出的救人是否該用直昇機,記者從哈市公安部門了解到,目前,哈爾濱的警用直昇機“空警一號”主要參與反恐或大型搶險救災。直昇機接近冰面產生的衝擊力可能會對薄冰面造成影響,從而對被困人員產生傷害。
建立社會性應急機制
“哈爾濱幾乎每年都有人掉到冰窟窿裡,不能僅靠消防一個部門來救助,應該建立一個社會性的應急機制。”哈爾濱市委黨校教授於志平說。
於志平表示要大力宣傳冰面過江的危險,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識及素質。同時,還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會性應急機制,在出現問題後,社會各階層能根據自身的經驗團結在一起,對被困人員進行施救,不能單靠一個部門來救援。
於志平說:“社會各界的力量包括消防、公安等,不同的人員學習不同的施救方法。比如志願者學習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如何利用手中現有的設施來施救。再如,一個人遇到這種情況後該如何做,兩個人、三個人又該如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