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報4月3日訊 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今年清明節前最大的變化就是祭掃市民燒紙的越來越少,送鮮花的越來越多。據統計,從3月末進入祭掃高峰期後,哈爾濱市各殯儀場所、公墓的焚燒祭祀垃圾都比去年同期減少了至少一半,而手持鮮花來祭掃的市民約佔八成。
3月29日9時,記者在皇山公墓焚燒區看到,20多個焚燒爐都在『工作』,但與往年『每爐前排10家,每家10分鍾燒不完』的情景不同,今年平均每個焚燒爐大約有三四家在排隊等候。
對於這種改變,皇山公墓主任周繼生一連說了三個『沒想到』。周繼生告訴記者,往年清明祭掃高峰期,工作人員清理祭祀焚燒垃圾一般是從中午12時開始,大約要到17時纔能全部清理結束,清理出的各種焚燒祭祀垃圾約有五六十『農用車』,大約10噸。可這幾天的祭掃高峰期,每天各種焚燒祭奠垃圾清理量在20多車,用在清理垃圾上的工作時間也縮短了不少。
文明祭祀還體現在祭品的改變。據乾坤園管理處副主任李超介紹,前幾年一到清明祭掃高峰期,工作人員都要編成4個小組,每隔4小時左右就要到墓區去清理祭品。有的市民為了彰顯孝心,在祭品上也用盡了心思。燒雞、豬手、啤酒、飲料,甚至疙瘩湯、餛飩、大?粥擺得滿滿的。而今年越來越多的市民放棄了『滿漢全席』般的祭品,鮮花祭祀、天堂信箱等文明祭祀方式被大家接受並認可。
昨天一早,記者在哈平路殯儀館附近看到,盡管依然有賣燒紙及各種祭品的攤位,但五六個賣鮮花的攤位格外搶眼。一位鮮花攤攤主告訴記者,前幾年他也在這附近賣燒紙,可從去年開始燒紙的銷量就明顯下滑,老百姓對鮮花越來越認可,買的人也多了起來,連顏色鮮艷的康乃馨也賣得很火。現在他一天能賣出1000多支鮮花,算算收入比賣燒紙一天能多賺百八十塊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