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6日訊 (記者 張銳) 幾十年來,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委始終狠抓黨建工作,堅持帶領全村黨員乾部群眾,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經過幾十年的苦乾實乾拼命乾,興十四村由一個移民村發展成為幅員4.2萬畝,11600多人的“龍江第一村”。2013年,興十四村總資產達到21億元,總收入實現17.6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02萬元。

村黨委書記付華廷了解作物生長情況。(資料圖)
1956年,興十四村由山東省臨沂地區移民組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移民村。幾十年來,在村黨委書記付華廷的帶領下,興十四村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先進人纔,推進農村城鎮化轉型,走出了一條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之路。
2010年,興十四村與省農科院合作,共同建設了黑龍江(興十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園區核心區面積已達2.4萬畝,擁有1棟萬米智能溫室、2500多平方米的實驗控制中心、1個3000噸庫容的馬鈴薯種薯窖,以及1131棟溫室大棚和1200平方米的智能程控水稻催芽車間,並先後購置大型噴灌100多臺套,耕地實現100%高效、節水噴灌。同時,興十四村還組建了擁有各類農機500多臺套的黑龍江省高標准大型農機合作社,覆蓋作業面積10萬畝。如今,興十四全村耕地由村裡2%的勞動力種植,98%的勞動力成為二、三產業工人。

興十四村農民住宅樓。(資料圖)
農村要想發展起來,必須走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在興十四村辦企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黑龍江富華集團,大力實施產業化經營,先後建起了乳品廠、甜蜜素廠、檸檬酸廠、飼料廠和淀粉糖廠等多家企業。2005年還建設了中國富華國際生態產業園,植酸?生產項目、有機雜糧生產項目、微生態制劑生產項目、10萬噸水稻精細加工項目等六個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相繼入駐園區,實現年產值近4億元。
與此同時,興十四村還大力發展具有濃郁關東文化鄉土風情的紅色、特色、綠色旅游,積極開發關東拓荒文化游、現代農業觀光采摘游、影視拍攝基地體驗游等旅游項目。據統計,2013年,興十四村累計接待各類游客14.6萬人。
狠抓民生工程,讓鄉親們的腰包更鼓、實惠更多,共享發展成果。早在1981年,興十四村就實現了住房磚瓦化,1982年成為全國第一個彩電村。2002年以來,建設花園式單體村民別墅136棟,全村80%的農戶住上了別墅,戶均居住面積達196.6平方米。與此同時,還配套建設了商業服務一條街、學校、幼兒園、醫院、污水處理廠、五保供養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等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配套設施,實現了城鎮化。
興十四村黨委班子帶領黨員乾部為群眾始終真心誠意地辦實事、辦好事,得到了群眾的真心擁護和全力支持。每屆村班子換屆改選,都是原任班子成員當選,這一乾就是40年!“不讓一人受窮,不讓一人掉隊,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是興十四村黨總支的最大追求!

興十四村農民住宅樓。(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