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報5月9日訊 野外燒烤用報紙引燃木炭太慢,市民王先生就想用酒精點火,結果被爆燃的火苗燒傷了雙手。天氣轉暖後,不少市民進入“戶外燒烤”模式,利用周末約親友到江邊或野外燒烤。對此,醫生提醒,市民在吃好玩好時也要防范危險,不但利用汽油酒精助燃木炭容易燒傷人,穿肉串用的鐵扦子也是戶外燒烤的隱患。

春暖花開了,市民們的郊游熱情也高漲起來。(資料圖)
酒精引木炭躥起大火團
進入5月,最高溫接近30℃,市民王先生約了幾個朋友,帶著燒烤設備來到松花江北岸,找了一處靠近水邊的地方,架起爐子,准備戶外燒烤。嫌用報紙引燃木炭太慢,出發前,王先生特意去買酒精塊,結果沒買到,於是就買了一瓶酒精。在爐子裡放好木炭,王先生倒了小半瓶酒精。隨即,他拿起了打火機靠近木炭,突然“?”的一聲,一團火苗躥了起來,由於躲閃不及,他的雙手被燒傷。“我知道用酒精引燃東西挺危險,特意離爐子遠點,沒想到還是被燒了。”王先生說。用涼水降溫後,仍然疼痛難忍,他只能放棄燒烤,到醫院治療,經醫生檢查屬於淺度燒傷。
記者從哈市多家醫院了解到,5月中旬到10月是戶外燒烤集中的季節,也是市民燒傷的高發期,解放軍211醫院每年接收的因戶外燒烤被燒傷的患者就有30多人,市第五醫院達70多人,被燒傷的患者主要是20到30歲的年輕男性。
酒精塊易揮發也不安全
解放軍211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藏傳津告訴記者,引燃木炭的方式主要是用報紙和木柴,有些人為了方便,使用酒精和汽油,也有人用酒精和汽油為炭火助燃,汽油和酒精都屬於易揮發的液體,遇到明火很容易發生爆燃,火苗突然變大將靠近爐子的人燒傷。
燒烤派對。(資料圖)
藏傳津說,很多市民認為,把汽油或酒精倒到木炭上揮發一段時間,就不會出現火苗突然躥起的情況。其實,液體揮發後,空氣中還會有殘存的易燃氣體,存在爆燃的可能,市民不要抱著僥幸心理,最好是不使用汽油和酒精助燃。
對於現在常見的用酒精塊引燃木炭也應該注意,不要讓酒精塊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以免揮發成易燃氣體。在燒烤時,要站在上風向,一旦被燒傷要就近使用自來水或者礦泉水降溫,送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
醫生提醒
除了被燒傷,在戶外燒烤時,也經常有市民不慎被鐵扦子紮傷。被鐵扦子紮傷主要有兩類人群,一種是喝醉酒的大人,一種是拿著鐵扦子玩的小孩。
一些跟著大人到戶外燒烤的小孩,在大人沒看住時,願意拿著鐵扦子玩,經常不小心傷到自己或者他人,受傷的部位主要是面部和雙手,如果不小心傷到眼睛,後果不堪設想。醫生提醒市民,到戶外燒烤時應該及時把鐵扦子放到安全的位置,特別是不能讓小孩子拿到,發現小孩拿著鐵扦子要及時制止,避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