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市平房區居民在自行車專用道上開心騎行。
紅色的自行車專用道。
自行車婚禮。(資料片)
紅色環保自行車。
東北網5月10日訊 8日一大早,哈市平房區居民劉慶友“幸運”地騎走了停在紅旗茂商業區公共自行車服務點的最後一輛車。劉慶友每周定期去平房區二四二醫院復診,從前因為沒有直達的公交車,劉慶友通常在紅旗茂乘公交,下車後再步行5分鍾纔能到醫院。自從去年哈南公用自行車啟動,劉慶友去醫院看病方便多了。
2013年9月,哈南新城在哈市率先推出1200輛公共自行車,解決公交出行的“最後一公裡”。如今,在哈市平房區的街頭巷尾,公共自行車不僅為市民出行帶來方便,更成了一道流動的紅色風景線。目前,哈南公共自行車運行三個多月了,累計辦卡3734張,租車量達11萬餘次,每輛自行車平均每天被騎走3次。
為方便居民出行,哈市平房區以500米左右為服務半徑,在公交站點、商業中心、行政企事業中心、旅游景點、醫院、學校等周邊設置50個服務點,市民在出門時可租到公共自行車,在目的地附近也可以隨時歸還。記者看到,公共自行車為紅色飛鴿自行車,實心胎,防紮防爆,采取防拆技術,螺絲等配件均采用非標准零件,車體噴有“哈南公共自行車”字樣和專屬圖案,最大程度降低了被盜和損壞隱患。考慮到公共自行車使用時間集中,在系統後臺管理運用了信息技術,通過網絡傳輸,管理人員可以得知各站點的自行車存取數量,將存滿和借空的站點相互調運,保證市民有車可以租,有位可以還,市民一小時內免費騎乘。
許多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車,都是衝著1個小時內免費使用而來的。哈市平房區居民張紅霞就切實享受到了免費單車帶來的“城市福利”。她每天上下班選擇騎車的方式,用車時間不到1個小時。家和單位附近都有服務點,出門就能租到公共自行車,到達單位附近也能隨時歸還。這一年裡,張紅霞身邊的好多同事都和她選擇了相同的上下班方式,每個月可節省60元的公交費。
平房區居民劉麗英今年46歲,20年前,她經常騎自行車上班,那時候馬路上機動車並不多,騎車很順暢安全。“後來我把家裡的自行車送人了,因為馬路上的車越來越多,我實在是不敢騎了。”自從平房區有了紅色的自行車專用道,劉麗英又回歸騎車上班的老習慣,不再擔心安全問題。
為了方便哈南新城居民騎車出行,平房區對車流量大的友協大街非機動車道進行改造昇級,采用新型材料對路面進行處理。哈爾濱市平房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共自行車系統啟動後,城管局對路面符合標准的區域,以紅色涂料噴涂,以鮮明的顏色提醒機動車不得佔用非機動車道。同時,平房區在友協大街綠色廊道內的自行車道采用紅色瀝青重新罩面。“穿彩色衣服”,是為了和機動車道及人行道形成鮮明對比,“提醒”大家這是自行車道。在這條道上,鋪設瀝青,則是為了讓騎車的市民感覺更舒適。
“平時我都是開車上下班,自從有了公共自行車,家裡的轎車不開了,天氣暖和時,騎車上下班,既鍛煉身體,又節能環保。”在平房區政府上班的張先生,對公共自行車情有獨鍾,每天的上下班騎行之路,就是他的健身時間。
哈南公共自行車自今年4月重新啟用後,異常“搶手”,不僅本區居民使用率大幅提高,很多來平房區參觀辦事的人,也爭相體驗“騎行”的樂趣。在平房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騎著紅色自行車穿行的人。截至目前,哈南公共自行車累計辦卡3734張,租車量達11000餘次。
為方便平房區更多市民出行,今年哈南公共自行車擬增加服務點40個左右,再投入公共自行車1000輛。主要是加大平房老城區公共自行車服務點覆蓋密度,延伸至小區附近,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同時,對新城進行布點,主要圍繞回遷小區、大學院校以及重點企業進行設置,以解決百姓出行難、停車難以及平房區地面公交線路不足等問題,讓群眾盡情享受“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