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5月14日電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沙曼社區一棟陳舊的居民樓內,一群孩子的歡聲笑總讓這裡的周末顯得格外熱鬧。這裡是72歲老人朱秀雲的『愛心書屋』,12年來這間書屋已留下近千名農民工子女的歡聲笑語。
『不管大孩子還是小孩子,都喜歡叫我「孩子頭」,我也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感覺。最重要的是,這裡能為許多進城打工者的子女提供一個讀書學習的「第二課堂」。』朱秀雲說。
沙曼社區附近住著大量的進城務工人員,曾擔任社區書記的朱秀雲發現,這些農民子女在學校放學之後就沒有辦法繼續看書學習,『有的成群結伙去「網吧」、游戲廳閑逛,有的趴在水果攤上寫作業,更有的跟父母一起賣饅頭。』
這些場景讓朱秀雲感到,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讀書學習的地方非常有必要。於是,在她的堅持之下,一家人把客廳讓了出來,日子緊巴的她用兒子留下的100多本課外讀物辦起了『愛心書屋』。
『最開始時,屋子中間僅有一塊墊起的板子,再鋪上一張白布,人多時椅子不夠用就從鄰居家借。』回憶起12年前『愛心書屋』剛剛成立時的情景,朱秀雲依然記憶猶新。
為了能使孩子們的課業水平得到提高,朱秀雲還跑到哈爾濱市內的多所高校,希望大學生朋友能與這些孩子們『結對子』。朱秀雲的愛心呼吁很快得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果。這些年中,一批又一批來自哈爾濱師范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的志願者參與到這項愛心行動中。
伴隨著『愛心書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社會各界的捐贈也紛至沓來。如今,這間『愛心書屋』的藏書量已經多達4000餘冊,當地政府部門還為小屋送來了一臺電腦,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和課餘生活。
不過,朱秀雲仍有自己的『愁事兒』。『我發現,一部分孩子對玩電腦的樂趣遠高於讀書學習,這還得慢慢轉移他們的興趣點纔行。另外,現在書屋的書越來越多,小屋已經放不下了,能再造一間書屋是我最大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