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教育·就業  >  教育
搜 索
面談 口答 模擬課堂 哈市三所民辦校『小昇初』招生方式各不同
2014-05-18 11:48:39 來源:生活報  作者:霍營 宋菲 朱小溪 曲顯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5月18日訊 17日是哈市民辦校小昇初招生首日,今年首次取消筆試後的民辦校招生到底以什麼方式進行?記者分別前往哈市松雷中學、哈工大附中和哈市劍橋第三中學進行采訪發現,三所學校的招生方式各有不同:松雷中學采取現場抽簽“一對一”面談的方式考查學生;哈工大附中的面談方式為口述答題思路;劍橋三中則在模擬課堂中考查學生素質。

  松雷中學:

  題目類似“十萬個為什麼”

  7時40分許,記者來到松雷中學,此時首批進行“面談”的520名考生已經進入考場。考場大門外,陪考的家長們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談論著,不少家長流露出了擔懮的神色。

松雷中學面談現場。記者 霍營 攝

  據介紹,松雷中學一共設置了6個考場和6個備考室,每個考場均安排10名老師作為“考官”,每10名學生被分為一組考試,每組都有一名老師作為引導員負責點名、引導等事宜。記者看到,面談前的題目都是由考生現場抽簽決定,進入考場前考生們按照先後順序站成一排,進入考場後與考官進行“一對一”面談。

  記者了解到,松雷中學面談科目包括數學、語文、英語三科,每科時間三分鍾左右。抽完題後,考生有三分鍾的思考時間。考生手中拿的都是塑封題簽,每科大概有三道大題,題目類似於“趣味問答”、“十萬個為什麼”等方面的內容。

  以語文為例,其中有一道題是將“雪”字的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開,中間加入一個“炭”字,打一個成語,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聯想到“雪中送炭”;英語主要是通過與老師對話、朗誦英語短文來考查學生的口語及對單詞的掌握程度;數學則包括“腦筋急轉彎”、“圖形聯想”等題目,不用筆計算,只要開動腦筋一樣能得出答案。答題時考生站在考官面前劃定好的藍線內,答題結束後退至藍線外。三科“談”下來,每個考生大約需要20分鍾。

  面談結束後,校方還對每名考生加測了體育項目。考生可在“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立定跳遠”中任選一項作為測試項目,測試結果按照小學生體育鍛煉標准分別獲得從1分到5分不等的分數。體育項目的得分情況將被記入此次面談的總成績中。記者在現場看到,做“仰臥起坐”、“立定跳遠”等項目時,有的考生比較輕松,而有的則比較吃力,“仰臥起坐”僅能做兩三個。

  該校校長諶大業說,面談題目選擇的是具有知識性、趣味性,適合小學生回答的智力題,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為此組織老師每科出了200餘道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問答題。

  哈工大附中:

  數學題把個別孩子考哭了

  8時許,記者看到,在哈工大附中門前已經聚集了數十位家長,幾十名學生在操場內等候。在學校的另一個出口,陸續有考完的學生腳步匆匆地走出考場。

  多位考生告訴記者,考試形式是看著屏幕答題。有兩位老師坐在考場中,告訴學生看著大屏幕上的題,然後在規定時間內口述作答,其中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各三道題。語文答題時間為5分鍾,英語5分鍾,數學要求說出解題思路,時間為7分鍾。

生動的課堂教學受到學生歡迎。記者 曲顯昊 攝

  “媽媽,我數學有兩道題沒答上來,我考不上了!”一個女孩兒出來後緊緊地抱著陪考的母親大哭起來。候場的家長忙問,究竟是啥題能把孩子考哭了?一個剛考完的小男孩告訴記者,他抽到的數學題中有應用題和幾何題。幾何題問的是關於圓柱體的知識,還是一個組合式的圓柱體。應用題給出了班級的男生佔全班學生的比例,然後從其他班級又調入了學生,此時班級男生佔全班學生的比例也給出了,最後讓求全班人數是多少?“我感覺應用題得用奧數知識纔能回答出來。那道幾何題我沒有做出來。”男孩小聲地表示。

  記者采訪了多名考生,他們答的題中都有一道關於圓柱體的題,而且做出來的沒幾個。“幾何題確實有點兒超出學生的學習范圍了,一般圓的知識在小學確實有所涉及,但僅限於淺顯的知識,只有在初中纔會深入學習。”在場的一位某中學數學老師評價說。

  語文三道題考查的知識面更廣。一名考生抽到的題分別為列舉出三個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判斷對錯,即給出了關於如何有效閱讀的一段材料,然後根據這段材料來判斷以下的說法是否正確;說出茅盾的《農村三部曲》都是什麼。該考生說前兩道題能答出來,但是茅盾的《農村三部曲》沒答上。很多學生都抽到了這道題,但是能夠回答上的卻不多。

  “英語題包括選擇和填空。”一名走出考場的學生稱,其中一道英語題是詞義轉換,還有一道題是看圖說話。看圖說話題給出兩張圖,圖中的主人公在做家務,要求考生用英語陳述這兩張圖的場景。“在5分鍾的時間裡答出這三道題,對孩子來講確實是個不小的考驗。”有家長感慨。

  面試完的學生告訴記者,雖然考場裡有老師,但是除了常規性地告訴考生答題要求之外,面試過程中老師基本不說話,主要就是考生看題後口答。

  劍橋三中:

  內容生動孩子不想下課

  劍橋三中的招生方式可謂獨樹一幟,他們既不出題考孩子,也不進行面談,而是選擇了模擬課堂教學的方式來考查孩子的現場表現。

  當日9時,鈴聲響過,在操場上臨時組建的數十個班級在“班主任”的引領下進入教室。記者在現場看到,上課的老師並沒有提出任何問題,如平常一樣認真地書寫板書。在電視播放完一段短劇後,講臺上的老師竟穿上一件黑袍子,並將不同圖案的面具交到學生們手中。隨後音樂響起,每當電視屏幕上跳出一個單詞,老師便會指揮學生按對應的角色走上講臺展示一番,或是南瓜,或是小兔子,甚至還有蝙蝠等。當課堂的熱烈氣氛被一陣下課鈴聲打斷時,孩子們依依不捨地表示“不想下課”、“再上5分鍾吧”……

上千名學生來到劍橋三中進行擇校考。記者 曲顯昊 攝

  經過課間休息,模擬課堂又進入了第二階段,即課後活動。為了給學生們營造出真實的課堂感受,班級還進行了體委和班長評選。相比於課前的拘束,一節課下來,每個人都特別活躍,紛紛走上講臺介紹、展示自己,踴躍參與競選。“我叫田田,來自正陽南小學,雖然個子不高,但是想當體委,因為我特別愛打羽毛球,我可以教大家,請支持我!”田田說話時,坐在下面的副班主任孫冬梅在低頭寫字。在她手中,是一張學生表現記錄表,其中,田田的課堂表現是B等,而通過剛剛的一番展示,她的活動表現則被寫上了A等。

  “由於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涉及對學生素質的考查,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我首先選擇了音樂主題,讓大家有很多共同的話題,然後,又以西方萬聖節為主題,進行一系列的拓展教學,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口語表達欲望,同時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們盡情地表現自己,這也能讓我們觀察到每名學生更真實的一面。”“班主任”盧曉溪說。

  記者發現,當天共有千餘名學生參與模擬課堂,除了有語文、數學、英語等傳統學科外,還有書法、實驗等興趣學科,每個課堂上都配備有3名教師。其中“班主任”負責安排學生課後活動,而任課教師則負責課堂教學,另外一名副班主任則負責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

  “今天的課堂,其實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考查。”據劍橋三中校長常翠萍介紹,往年錄取學生會先進行考試,但大多只是對其知識掌握水平的摸底,比較片面。而模擬課堂既能考查學生的課上表現,又可考查學生課下的溝通、協作能力,而且這一系列評判都是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我們將依據學生們的綜合表現擇優錄取。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