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絮落在路邊,遠看一片白茫茫。
新晚報5月24日訊 陰雨天過後,近幾日天一放晴,滿城飄舞的“樹毛毛”像突然冒出來的一樣,幾乎遍布城市每個角落。市園林科研所專家告訴記者,今年楊樹、柳樹飛絮現象比往年提前了半個月,預計飛絮持續到6月上旬。目前,園林部門還沒有有效措施控制楊柳飄絮,樹木更替是唯一有效的辦法。2005年左右,哈市新種植的楊、柳樹基本都經過了改良,不再飄絮。
飄絮楊柳都是雌性
兩種樹飛絮各飄一周,將持續到6月上旬
這幾天集中“爆發”的楊、柳飛絮現象不僅“騷擾”了街頭的市民,也難壞了街路、廣場上的環衛工人。廣場上、路邊石根部聚堆的飛絮團,掃幾遍都掃不淨,一些水塘的水面上像是蓋了一層白雪。南崗區環衛工人楊維霞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一直下雨,沒感覺到有飛絮,21日天晴後,感覺飛絮一下就出來了。
市園林科研所專家告訴記者,楊、柳每年春末夏初的飛絮現象是因其處於繁育期,是傳播種子的一個過程,飛絮的楊柳都是雌性的。現在的楊、柳飛絮集中出現主要與降雨後氣溫回暖快有關,同時今春氣溫回暖早,楊、柳飛絮要比往年提前近半個月左右。
楊、柳飛絮時間各一周左右。目前飛絮主要以柳絮為主,下周開始柳絮漸少,部分楊樹將開始飄絮。預計飛絮將持續到6月上旬。
“節育”手術效果不佳
老樹還有幾萬株,老城區飛絮現象較嚴重
目前,城區內飛絮的楊、柳樹基本集中在道裡區、道外區、南崗區和香坊區的少數街路。各區園林管護人員普遍向記者反映,這些飛絮的楊、柳樹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種下的,由於是鄉土樹種,價格便宜、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所以當時種植的數量也很多。現在,城區內還有約幾萬株飛絮的成年楊、柳樹。
2008年,市園林科研所的專家們對兆麟公園內的一些楊、柳進行了“節育”實驗,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給每棵樹的每個枝杈都打,否則不打的枝杈仍會飛絮,這樣也做不到百分百不再飛絮。市園林科研所黃所長說,如果要達到這些大樹不再飛絮,需要每年都對樹木實施“節育”手術,人力、物力、財力耗費很大,短時間消除飛絮實施起來難度很大。
新植楊柳不再飛絮
已成年大樹不宜砍伐,逐年實現自然更替
雖然這些樹木飛絮對當下城市環境、市民生活帶來影響,但這些成年的大樹對城市綠化、城市環境的貢獻,是新植小樹不能比的。
東北林業大學教授聶紹荃這樣告訴記者,對於這些成年的大樹,不能因其飛絮就砍伐種植其他樹種,這些大樹,最好是根據其自身的生長規律、生長狀態實施自然更替,老樹更換後種植不飛絮的新樹木。
2005年左右,城市管理者們也意識到楊柳飛絮對城市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近些年,哈市城區新植樹木中基本都選擇的是“基因”改良不飛絮的楊、柳樹。而現有的飛絮樹木則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纔能更替完畢。
同時,哈市城管部門近幾年也加大了對榆樹、槭樹、柞樹等喬木和山杏、山梨等亞喬類果樹的種植力度,這些樹木都不飛絮,也豐富了哈市樹種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