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農大水稻缽苗移栽技術進水田 可節約人力提高單產
2014-05-24 18:53:25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方正5月24日訊(記者 王蕊)24日,水稻缽苗移栽及寬窄行插秧現場會在方正縣舉行。省農委組織專家對東北農業大學移栽課題組所研究的系列水稻缽苗移栽機和寬窄行插秧機進行了現場測評。

農民使用新技術轉化而成的機械設備進行插秧。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在方正秋然米業現代農業園區的水田裡,三臺水稻插秧機、缽苗移栽機正在運行著。東北農業大學的趙勻在田邊一邊講解著機器的性能,一邊指導著農戶如何進行水稻插秧。

  方正縣是我省水稻種植大縣之一,1980年代引進日本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術,1990年代,引進日本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創立了方正縣水稻生產機械化模式。

  “如何在現有情況下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已出現了難度。而‘水稻缽體育苗機械移栽技術’的實施,開闢了水稻增產的新途徑。”方正縣農機推廣站站長初江介紹說,東北農大掌握最先進的移栽技術,並完成了成果轉化,機械插秧改變了人工插秧所耗的人力、物力。而且,有專家在身邊指導,農民也放心。

  初江為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方正縣普遍采用毯式普通育苗,每畝用種3.6公斤,而使用該項技術後,每畝節種1.64公斤,每公斤種子按市價每公斤7元計算,每畝節種子費用為11.2元。該項目增產按15%計算,每畝可增產90公斤,畝增收270元,加上其他費用,該項技術每畝可節本增效300元。目前,縣內水田種植面積100萬畝,如全部應用該技術,可增加產量9000萬公斤,增效2.7億元。

  目前,我省水田面積為3100萬畝,但育秧用苗床土采集困難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加劇。東北農業大學移栽課題組是由趙勻教授帶領下的東北農業大學協同創新團隊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其中,水稻缽苗移栽技術是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的農藝措施,能夠實現增收、提高勞動效率、節約成本,攻克了輕簡化、低成本缽苗移栽機的難題,已獲得了10多項國內發明專利,可以實現缽苗移栽機的批量生產。

  “如我省水田的一半土地應用該技術,可增加效益41.85億元。另外,該項技術節土50%,減少了優質良田、林帶的表土、山上的植被、草地、濕地采挖,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趙勻教授介紹說。

  據介紹,該課題組所研發的科研項目已經在多個省份實現了技術轉讓,並通過轉讓專利和技術形成了12種機型插秧機、3種水稻缽苗移栽機和1種嫁接機。2014年,課題組為我省包括友誼縣、寶泉嶺農場、通河縣等12個示范點提供步行和乘坐式缽苗移栽機及系列配套缽苗移栽裝備,總計完成了1900畝的生產試驗。

  “我省農業機械化水平實施較早,也較為先進,機械化程度可達到90%。隨著科技的發達和先進技術水平的推進,農民對新技術的需求就更為迫切。”省農機推廣站站長任曉東介紹說,我省急需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其中,繼續在技術上實現新突破。針對移栽技術,我省將研究如何實現產業化,如何推廣農業技術,使其面向農村,使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王凌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