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鏡界  >  鏡界列表
搜 索
關注即將消失的行業——張國全:留住『書寫』的記憶(組圖)
2014-05-27 09:58:3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皜然 王忠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張國全整理鋼筆櫃臺。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東北網5月24日訊(張皜然 記者 王忠岩) “隨著碳素筆的流行,計算機、錄音筆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鋼筆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來修鋼筆的人越來越少了。”接受采訪時,張國全告訴記者。

  5月中旬的一天,在曼哈頓商廈7樓電梯右側,一間20平方米的文教商店裡,購物的人很少。櫃臺大部分都擺放著碳素筆、計算器等較為流行的文具。在靠近過道的一節櫃臺上,整齊擺放著幾盒鋼筆。其中一盒是一次性可更換墨囊的卡通型鋼筆,旁邊是兩盒比較講究的精致鋼筆。

  老板張國全43歲,在哈爾濱兩個大商場都有文教用品批發店,同時他還是一個修鋼筆的行家。但隨著鋼筆的使用率降低,鋼筆銷售量銳減。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單獨拿出一節櫃臺,展銷他所鍾愛的鋼筆。

  張國全介紹,2000年,他店面有20平方米,鋼筆櫃臺佔了13平方米。當時,每天能銷售100多支鋼筆。2011年,店面只留了2平方米的位置擺放一些精品鋼筆,現在只有一節櫃臺來展銷鋼筆了,大部分的櫃臺都讓給了碳素筆。如今只有孩子學寫硬筆字的時候用鋼筆,鋼筆的利用率越來越少了,銷售已基本停止了。

  20多年前,張國全就開始做文教用品批發零售生意。張國全說,在銷售鋼筆的時候,經常有一些人來店裡找修鋼筆的師傅,這些鋼筆有“永生”牌的、“英雄”牌的,也有“派克”牌的。當時,他不會修鋼筆,看到這些人拿著損壞的鋼筆遺憾地離開了,他心裡有點堵得慌。

  1995年,張國全結識了修鋼筆的羅師傅。那時候,羅師傅已經84歲了,在地段街一個小屋子裡修鋼筆,雖然周邊學校的師生都到這裡修鋼筆,但他的收入並不多。張國全以真誠打動了羅師傅,開始學修鋼筆。與此同時,張國全每次去開鋼筆訂貨會,都會到生產車間與技術工人了解鋼筆知識。

  2012年3月,80多歲的樊景茂拿著一支鋼筆來找張國全。這支美國產“犀飛利”鋼筆是樊老1953年在廣州買的,盡管鋼筆杆都斷了,老人仍希望能把它修好,留住‘書寫’的記憶。因為這款鋼筆已停產多年,張國全清洗鋼筆的筆囊、筆舌後發現根本沒有合適的配件。經過多日尋找,張國全終於在外地找到了和這款鋼筆類似的其它品牌鋼筆,訂購了一支全新的鋼筆並拆解開,最終為樊景茂的鋼筆換上了新筆杆。

  記者采訪期間,老朋友樊景茂正在店裡與張國全聊天。樊景茂說:“筆尖是鋼筆的靈魂,我會一直保存這支改裝的新‘犀飛利’鋼筆。”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書寫在越來越簡單的同時,鋼筆的使用越來越少了。我不會丟下修鋼筆這個手藝,直到再也沒有人來修為止,因為書寫留給了我們太多的回憶。”張國全說。


 

伴隨樊景茂近六十年的“犀飛利”鋼筆。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樊景茂收藏的鋼筆。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很多來修鋼筆的人都成了張國全的朋友。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雖然銷況不好,但張國全還是用一節櫃臺展示鋼筆。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維修鋼筆的工具。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修好後的鋼筆書寫流暢。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以前的鋼筆櫃臺已被碳素筆佔據。


 

張國全查看鋼筆下水線是否通暢。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張國全檢查清洗完的筆尖。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張國全使用毛刷清洗筆舌。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張國全為顧客介紹產品。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張國全用刀片將筆尖下水線清理乾淨。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張國全用螺絲釘將折在筆腔裡的半個筆舌取出。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張國全用毛刷清洗筆尖。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張國全用指甲刀將筆尖從筆腔中抽出。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首頁  上一頁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