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桑梓之心詮釋醫德仁愛--記雙鴨山煤炭總醫院院長徐克達
2014-05-27 22:29:0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車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27日訊 他深深眷戀著這片土地,懷著報效桑梓之心,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醫療事業,用行動詮釋著醫德仁愛;他執著於醫療技術創新,以夜以繼日的鑽研精神,攀越消化內科領域一個又一個高峰,以令人矚目的成績贏得了業界人士的認可;他肩負著醫院改革的重任,以勇於開拓的果敢,帶領醫院走出了一條科技興院的科學發展之路。他,就是雙鴨山煤炭總醫院院長徐克達。

  視患者安危為己任的實踐者

  2006年1月的一天,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一個誤吞了一枚五角硬幣的嬰兒前來就醫。由於已經延誤了兩天,硬幣隨時可能導致嬰兒食道穿孔,後果不堪設想。

  在對嬰兒做出全面診斷後,徐克達果斷決定:用成人內鏡系統將硬幣取出。

  “纔13個月大的嬰兒,太危險了吧?”有同事擔心,如果出現無法控制的風險怎麼辦?如果因此出現醫療糾紛怎麼辦?

  “嬰兒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如果再耽擱下去就危險了……”患者的安危遠遠重於自己的安全,徐克達把患者的性命看得比天大。

  這次手術的成功,不僅是醫院醫療史上的一次突破,還將省內胃鏡的最小適應年齡范圍從7歲縮小至13個月。

  徐克達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要病人病情需要,他就會全力以赴。

  潛心攻關科研的領頭雁

  內鏡下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以往結腸鏡都是兩個人一起操作。在操作過程中,一旦配合不好,極易出現醫療事故。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徐克達開始試著單人操作,但在那時,即便國內最好的醫院也少有單人操作的先例。面對質疑,他不爭辯,只是默默地泡在實驗室,反復試驗直至成功。單手操作結腸鏡技術當時在國內達到領先水平。他使醫院消化專業一舉成為省內知名、本地區領先的品牌專科。

  帶領創新發展的當家人

  2010年4月,徐克達被選任為雙鴨山煤炭總醫院院長,從一個科室的帶頭人到一個三甲醫院的管理者。有人這樣評價他:“徐克達將醫生的果敢決斷的作風、科學縝密的頭腦運用於醫院管理,使得醫院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13年以來,醫院迎來了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驗——煤炭市場下行,集團公司虧損,13家分院每年3000多萬元的補貼被取消,全新實行了總分院捆綁式經營。面對壓力,徐克達提出了全新的經營理念,推進醫院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結合全院發展和老中青學科帶頭人的實際,制定了一系列人纔培養機制,重點打造骨科、心血管、消化內科等10個重點專科。在他的領導下,全院上下緊緊圍繞“轉型發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醫院發展進程。

  踐行群眾路線的排頭兵

  “辦好醫院,造福一方百姓。”這是徐克達一直堅持的信念。

  他相繼出臺70條便民措施,方便患者就醫。開設預約掛號、扶貧門診;抽血、掛號等服務窗口實行彈性工作制;對65歲以上老人優先就診、優先取藥、優先檢查;增設便民服務袋和意見箱;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用輪椅送其就診治療;開展加床、備品外送服務、特殊飲食預約服務……這些細節折射出的是他精醫重德、規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的光輝。

  他還組建了由500餘名黨、團員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到礦區、農村、社區敬老院等地開展大型義診諮詢、送醫送藥活動,共開展義診活動25次、5000餘人次。通過與基層十餘家醫院建立起技術協作,對友誼、集賢縣醫院對口支援,實施醫療資源共享,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責任編輯:呂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