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4日訊(記者 陳顯春 張銳 那鵬翔) 森工全面停伐,林產大軍一夜之間沒了工作。錢從哪裡來?人往何處去?

興隆林業局貯木場蓋起了一棟棟木耳大棚。東北網記者 那鵬翔 攝
作為木材生產大局,黑龍江森工林區興隆林業局一度有2000多名職工為木材生產服務。木材商采4月1日起全面停伐後,該如何安置這些職工?困難和迷惑面前,興隆林業局不等不靠,未雨綢繆,積極主動為林業職工創造發展空間。
仇志勇查看木耳長勢。東北網記者 那鵬翔 攝
貯木場建起木耳大棚,檢尺員成了技術員
5月26日,東北網“關注森工轉型”報道組走進了興隆林業局。在興隆局貯木場,沒有木材生產後,取而代之的建起了一棟棟木耳大棚。
據貯木場王建華書記介紹,該場有345名職工,木材停伐,意味著職工全部失業。為了安置好這些職工,局裡2013年9月份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了106棟木耳大棚,於2014年1月份正式投產,安置了60名職工就業。其餘職工則被安置到社區、環衛等部門。
職工仇志勇曾是貯木場的檢尺員,如今成了負責木耳生產的技術員,對於目前的工作他很滿意,“以前每月工資為1800元,現在能掙2000多元了。”
在貯木場工作了22年的老段長吳沿偉說:“對我們這些不能外出打工的人來說,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心裡踏實了很多。”
延世軍對森林小火車總是依依不捨。東北網記者 那鵬翔 攝
運材小火車成了旅游專列,大森林吸引八方客
承擔木材運輸任務的森鐵管理處,有146公裡長小火車線路,在崗職工770人,是興隆局職工安置分流大戶。
據森鐵管理處書記呂明波介紹,森鐵處職工分布在沿線各站點,對在林場的142名職工采取了就近分流,林業局為其提供2萬元貸款,供其自主創業;在局址工作的職工,分流到物業公司、環衛處、基建處和營林處,累計安置177人。剩餘的年齡大一些的職工,局裡為其提供兩年、每月300元生活費,養老金由企業負擔。目前,森鐵處留守的136人全部為技術骨乾,准備利用該處閑置廠房和機械設備,進行零件加工。至此,安置工作告一段落。
“定期培訓、考證……想當年想當個森鐵司機可嚴格呢!我這一輩子就跟火車打交道了,這一下子木材停伐了,自己也不知道能乾點啥。”曾是火車運材司機的延世軍告訴記者。
依托森工的好山好水,興隆林業局開動腦筋,把146公裡的運材路開發成旅游路,大張旗鼓地發展起森林生態游。
笛聲一響,小火車再次開動起來,只不過拉乘的由木材換成了游客。延世軍順理成章的留了下來,當起了旅游小火車司機,“讓留下來開旅游小火車時,我這心纔落定。現在有工作乾了,還是開火車,拉著游客游山玩水,說實話,我挺開心的!”
興隆林業局副局長楊叢軍告訴記者,在國家沒有明確政策和措施出臺前,該局積極想辦法分流職工,為職工創業創造條件和發展空間。從目前看,該局2000多名職工已基本得到安置,保證大家有活乾、有錢賺。目前,全局職工思想穩定,對林區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