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跨越六十年的友誼]哈汽輪機廠:『第一專業戶』刻下的蘇聯印記
2014-06-25 17:18:35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王忠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編者按: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正式昇級為中國-俄羅斯博覽會。首屆中俄博覽會將於6月30日—7月4日在哈爾濱舉行。

  如歌歲月一甲子,老工業基地揚帆再起航。“一五”時期,蘇聯幫助我國援建的156項工程中,有22項落戶黑龍江省。在首屆中俄博覽會上,過半數俄羅斯百強企業參與,中俄大型企業對接合作亦將成為一大亮點。東北網采訪受援企業,記錄下中俄合作的友誼與傳承,從即日起推出“跨越六十年的友誼”系列報道。

  東北網6月25日訊 題:“跨越六十年的友誼”系列報道之一:哈汽輪機:“第一專業戶”刻下的蘇聯印記

  記者 印蕾 王忠岩

  黑龍江省城哈爾濱東南方向有一條“三大動力路”,因哈爾濱電機廠、汽輪機廠和鍋爐廠三個國家大型裝備工業企業坐落於此而得名。

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哈汽輪機廠供圖

  三個工廠均為新中國“一五”期間興建的國家重點大型骨乾企業,與蘇聯援建我國的重點工程有著不解之緣。

  哈汽輪機與“列寧格勒”的燃情歲月

  三大動力路345號,是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廠址。這裡就是我國“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建設工程項目中的2項——電站汽輪機和船用主動力裝置的生產基地,現在它是以設計制造大型火電汽輪機、核電汽輪機、工業汽輪機、船用主動力成套裝置和燃氣輪機為主的國有大型發電設備制造骨乾企業。

吳愛中老人介紹哈汽輪機廠初建情況。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在公司辦公樓,我們見到了設計研究中心的返聘顧問吳愛中老人。

  吳愛中早年先後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外語學院,後進入蘇聯國立莫斯科包曼工業大學,獲碩士學位。從蘇聯留學回國後,吳愛中被分配到哈爾濱汽輪機廠設計處工作。

  雖已年近八旬,吳愛中對上世紀50年代初與蘇聯專家一起建廠的那段經歷記憶猶新。

  吳愛中回憶,1952年國家准備在哈爾濱籌建汽輪機廠。蘇聯重型機械廠列寧格勒分院負責汽輪機廠的建廠設計工作,選擇列寧格勒分院是因為它設計過蘇聯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機械廠。根據中方要求,蘇聯專家為我國設計一個同等規模的汽輪機廠。從此,蘇聯專家與哈汽輪機廠的建設者們結下了深厚情誼。

哈汽輪機廠生產的大型半速飽和蒸汽汽輪發電機組轉子。資料片

  1956年,哈汽輪機廠建成,322套進口設備中80%以上是蘇聯產品。隨後,蘇方又提供了汽輪機的設計圖紙和資料。在廠裡,工人們把蘇聯專家當成朋友,有困難找蘇聯專家,他們都會耐心地解答,工人們時常主動把加工的零件讓他們檢查。

  建廠後不久,1958年我國第一臺2萬5千千瓦的汽輪機問世;1959年我國當時最大的5萬千瓦的汽輪機問世;同年,我國第一臺2萬5千千瓦雙抽氣冷凝式汽輪機問世。汽輪機廠還成為國內第一家自行研發燃氣輪機的單位。

  哈汽輪機這個創造了數個“中國第一”的企業與蘇聯有著不解之緣,“第一專業戶”在流淌的歲月裡,鐫刻下永久的蘇聯印記。

  1959年開始,工廠著手自行研制設計機車用燃氣輪機裝置,由吳愛中帶領的燃機科利用蘇聯的壓氣機作為母型,開始了燃用柴油機車用燃氣輪機的設計工作。

  1972到1973年,吳愛中去蘇聯列寧格勒金屬工廠驗收我國向該廠訂購的電站汽輪機。在參與調節部套試驗、機組總裝試車及主要大件加工的質量監控的同時,吳愛中注意到蘇聯生產汽輪機的一些新技術,其中高速動平衡及光學找中技術,在我國當時尚屬空白。吳愛中便寫信回廠,建議哈汽也考慮采用此類新技術。

  1973年,哈汽開始規劃采用此類技術問題,以解決60萬千瓦大功率汽輪機在生產中所需的高質量動平衡及提高機組總裝播度的要求,便打報?給當時的機械部申請引進高速動平衡機項目。機械部於1977年批准哈汽擬引進西德辛克公司的大型高速動平衡設備的報告,同意引進方案。引進項目在各方努力下順利完成,經過幾年的努力,哈汽完成了此項設備的安裝工作,並經調試試用鑒定後,投入了正常使用。此後哈汽的較大轉子均進行高速動平衡,以提高轉子運行時的工作穩定性,從而降低機組的振動值,提高了新裝機組一次啟動的成功率,得到了用戶認可。


 

  中俄裝備制造業再譜合作新篇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在生產車間看到蘇聯援建的很多生產設備仍在使用。那些洗盡鉛華的金屬軀體,默默地述說著哈汽與蘇聯企業結下的傳統友誼。

  彈指一揮間,這個當年以生產2.5萬千瓦產品起家的企業,如今年綜合生產能力超過30000MW,不僅名列國內汽輪機行業第一,也位列世界同類企業首位,登上了世界汽輪機產業的巔峰。

  但哈汽輪機和列寧格勒分院的友誼沒有中斷,雙方保持密切聯系,互通有無,交流技術經驗。

哈汽輪機廠建廠伊始。資料片

  2008年5月23日,哈汽輪機所屬的哈電集團控股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哈爾濱動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哈動股份)正式簽訂俄羅斯特羅伊茨克2臺66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三大主機供貨合同,合同價值約14.5億元人民幣,這標志著中國大型發電裝備首次打入俄羅斯市場。

  對於哈電集團和哈爾濱汽輪機人來說,中國大型發電裝備打入俄羅斯市場更具意義,當年依托前蘇聯技術起步的中國電站裝備制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已大大提昇,中俄裝備制造業的合作在新時期再譜新篇。

哈汽輪機廠奠基。資料片

  往事令人回味,未來令人憧憬。雖已近八十高齡,吳愛中老人的俄語依然“了得”,聽、說、讀、寫樣樣精通。

  老人告訴記者,他從媒體上得知哈洽會已經昇級為中俄博覽會,中俄合作也已從他所從事的工業領域拓展到經貿、科技、人文等各個領域。他祝願在“新平臺、新機遇”下,中俄合作再譜新華章。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