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正式昇級為中國-俄羅斯博覽會。首屆中俄博覽會將於6月30日—7月4日在哈爾濱舉行。
如歌歲月一甲子,老工業基地揚帆再起航。“一五”時期,蘇聯幫助我國援建的156項工程中,有22項落戶黑龍江省。在首屆中俄博覽會上,過半數俄羅斯百強企業參與,中俄大型企業對接合作亦將成為一大亮點。東北網采訪受援企業,記錄下中俄合作的友誼與傳承,從即日起推出“跨越六十年的友誼”系列報道。
東北網6月30日訊 題:“跨越六十年的友誼”系列報道之六:北滿特鋼:3000噸水壓機見證珍貴友誼
記者 陳顯春
北滿特鋼於1952年正式興建,為原蘇聯援建新中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中唯一的特殊鋼企業。2004年9月23日,北滿特鋼與遼寧特鋼共同組建東北特鋼集團,由遼寧省國資委和黑龍江省國資委共同控股。
中蘇專家共同研究增酸性平爐煉鋼加排渣溝問題。資料片
企業生產的特鋼產品。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在北滿特鋼六十餘年的崢嶸歲月中,至今仍在使用的蘇制3000噸水壓機,成為了中蘇之間珍貴友誼的見證。
“新中國第一特鋼”
6月18日,在北滿特鋼碩大的廠區裡,宣傳部新聞科科長李東新帶領記者尋找著歷史記憶。
依然保有俄式風格的企業辦公樓。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冶煉車間鋼花四濺。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辦公樓、水塔、消防隊小樓……一棟棟俄式風格的建築,講述著六十多年來北鋼的光輝歲月……
1952年5月,前蘇聯列寧格勒分院設計總工程師格裡高利楊來到中國,搜集設計原始資料,確定在齊齊哈爾市西南,富拉爾基嫩江北岸為鋼廠廠址。
1956年8月8日,“北滿特鋼”20噸電弧爐煉出了第一爐優質鋼,從此結束了黑龍江省無鋼的歷史。
已在北滿特鋼工作二十多年的李東新,對該廠廠史和發展了如指掌。她說,“北鋼成立之初,采用了前蘇聯最新的技術成就,設備都是最新式的,機械化及自動化的程度很高。當時國家主要是為了解決炮、槍、炮彈等各種武器用鋼的需要。”
在鍛鋼分公司車間,技師正在吊裝設備。李東新指著一臺標有俄文字母的3000噸水壓機告訴記者,這是該廠唯一一臺目前仍在使用的前蘇聯時期的設備。經它鍛造的鋼材,曾用於我國第一門重型火炮、第一輛重型坦克、第一艘核潛艇、第一架殲擊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萬噸遠洋巨輪、第一座原子能反應堆、第一枚洲際導彈。友誼見證,國之瑰寶。
北滿特鋼重組煥發生機
受國內外市場影響,北滿特鋼一度陷入停產困境。2004年9月23日,北滿特鋼與遼寧特鋼共同組建了東北特鋼集團。從此,企業逐步走出困境,重新煥發了生機。
北滿特鋼剪彩盛況。資料片
朱德視察北鋼時,與蘇聯專家合影。資料片
在蘇制3000噸水壓機旁,是一臺2007年北鋼自主籌建的3000噸水壓機。“這臺水壓機是根據蘇制水壓機仿制的,從設計、建造,均為北鋼自主完成。”李東新說。
重組後的北滿特鋼一直沒有停止技術改造的步伐。2011年北鋼進行軋鋼廠連軋優化昇級項目改造,淘汰了500軋機,新上850、650軋機各一套,軋鋼加工能力的提昇使北鋼具備了市場競爭能力,當年出口創匯突破2億美元。
蘇制3000噸水壓機。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2013年9月,北鋼1600噸精鍛項目正式投產,每年可生產高品質鍛件4.5萬噸,產品用於電力、石化機械、電力機車和船舶用鋼等領域。目前,北滿特鋼擁有多套國際一流水平的冶煉加工設備,產品覆蓋29個省、市、自治區,部分產品已打出國門。
近年來,中俄兩國在石油、天然氣、航空以及電力等領域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對此,李東新滿懷信心地表示,隨著中俄兩國的深入合作,北滿特鋼一定會參與其中並大有作為。
隨著首屆中俄博覽會在哈爾濱召開,北滿特鋼與俄羅斯等鋼鐵大國企業也將拉開交流合作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