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口述老道外:只為留下一份來自民間的原生態記憶
2014-08-11 09:58:0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羅彥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1日訊 “小胡同,三尺寬,坑坑窪窪在中間。”是哈爾濱老道外胡同的真實寫照,也是周春江的記憶。

  如今,40歲的周春江已經不再靠賣魚為生,哈爾濱市道外區魚市胡同已於前年倒塌封閉,這裡的巴洛克建築被列為保護建築後,周春江盡管仍住在周家大院裡,但他和大多闖關東後人一樣都改換了祖業營生,目前經營著一間刻字社。

  鼎盛一時的周家大院留下了周春江祖輩、父輩的身影和足跡,就如同其他老大院都留有闖關東二代、三代的回憶一樣。這些老胡同、老院子正在一天天離我們遠去。

  隨著城市的開發,個性誇張的高層建築拔地而起,人們整日奔忙,不曾放慢腳步,老道外就這樣擱置在喧囂中。偶有游客在此駐足,仍會看到少數年邁的老人還居住在這裡,洗衣、晾被、買菜、燒飯,一如當年。

  專門研究流人文化的史學家李興盛在《東北流人史》一書的自序中寫到“淚灑冰天,血沃塞土”。人口的遷徙把中原先進的文明傳播到哈爾濱,在這座城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也成了這個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遷徙的人口最初大多落腳老道外,奠定了老道外在哈爾濱的重要地位。

  省社科院研究員李述笑表示,老道外原為濱江官道署,是哈爾濱的老城區,這裡的巴洛克建築群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不僅承載著這座城市的記憶,更是城市歷史文化的生動表述。

  老道外是哈爾濱開埠之區,其歷史不過百餘年。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能夠講述那段歷史的人越來越少。為了讓這個城市有個生動的歷史記憶,本報記者歷時三年多時間,聆聽老道外人的講述,拍攝記錄現存的老建築、老街區、老人,希望能夠給這個老城區、給這座城市留下一份記憶,一份來自民間的原生態的記憶。

  我們無意更無法復原歷史,只想通過這些塵封已久的故事展現哈爾濱的美與厚重。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