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10日訊 41年前,李亞茹將鐵鋒區車輛廠醫院婦產科出生的,父母不願養育的一名女嬰抱回了家,之後細心照顧,將其撫養成人;41年後,昔日的女嬰已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20年前,老伴兒去世,現在自己患腦梗和小腦萎縮。77歲的李大娘怕自己隨時離開心愛的女兒,家裡沒有什麼直系的親屬,女兒到時候一定會很孤單。於是,她下定決心,要幫女兒尋找她的親生父母。但李大娘替養女尋親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近日,老人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尋求幫助。
41年前領養女嬰一眼定“緣分”
李亞茹說,她和老伴兒年輕時都從事醫療工作,結婚七年,一直沒有孩子。親戚朋友們也為他們著急。機緣巧合,1973年,她的一個遠房親戚得知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想把一個要出生的孩子送個好人家,這個親戚覺得他們生活條件不錯,又一直沒有孩子,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李亞茹。
1973年11月23日,李亞茹清晰地記得這個日子,孩子是這天出生的,出生時5斤3兩,雖不胖,但紅撲撲的小臉很可愛。抱養時第一眼,她便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周圍的人說我們母女冥冥之中有這個緣分。愛人和我給孩子取名徐航,希望孩子像遠航的船舶一樣一帆風順。”
孩子抱回來那麼小,喂奶成了大問題,李亞茹和丈夫四處托親戚幫忙找羊奶,一天一斤的量,孩子一直喝羊奶喝到了1歲。“那時我們住在平房,也沒有冰箱。夏天的時候怕羊奶變質,我們放涼水鎮。雖然是養女,但在我們心中,總感覺她就是我親生的孩子。”
41年來相濡以沫親如一家
“徐航從上小學到大學,在教育上我們一點沒松懈過。生活中我們也是關懷備至,有什麼好東西都是可著孩子來。孩子從小到大生長在蜜罐裡。孩子很懂事,我和老伴兒是土生土長的齊市人,一直沒換工作也沒搬家,一些街坊鄰居都知道我抱養孩子的事情,孩子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我們也不避諱這些事情。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時,當時我們覺得她懂事了,有權利知道自己的身世。可我們和她說了以後,她的表現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她不相信,一直說我們就是她的親生父母。當時,我和老伴兒都哭了。孩子成家後,隔三岔五地回家看望我們。“她每次都會帶許多東西來看我們,我們總說不用買了,可她總是不聽。一來就幫我們洗衣服,收拾房間,忙個不停。”
41年後養母要尋親給女兒找家
20年前,李亞茹的丈夫老徐因病去世了,但日子還要過。李亞茹看著孩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生子結婚,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可隨著年齡的增長,77歲的李亞茹因為腦梗和小腦萎縮住了好幾次醫院。經過慎重考慮,李亞茹決定幫徐航尋找她的親生父母。
“我這個病說不准的,萬一哪一天就走了。孩子以後多孤單啊!所以我想一定要幫她找到她的親生父母。最近兩年,我和孩子正式說了這事兒,孩子纔上了心,開始尋親。我也是多方打聽,想通過車輛廠醫院查找當年孩子親生母親的資料。查找的結果,母親叫王崇業,但名字的真實性很低。當時幫我們的那個遠方親戚說,當時產婦旁邊有個老太太,以前好像在原車輛廠大崗子附近住,但現在不知道搬到哪去了,也不知道姓名。托醫院幫忙把孩子送人的老先生也去世了,當時幫忙聯系的一個中間人也去世了,線索斷了。”李亞茹老人說。
41歲的徐航:想找到親生父母
記者采訪李亞茹老人時,徐航正在老人家裡照看自己的兒子。當記者想和徐航聊聊時,已經當了母親的徐航有些羞澀。但從她的交談中記者能感受到,朴實清秀的徐航對母親的做法心存感激。“我母親時時刻刻都是為我著想。我從來也沒問起過我親生父母的事情,怕媽媽傷心。可誰知道,媽媽居然主動和我提起了這件事。我真是非常感動。我想即使老天讓我找到了我的親生父母,我仍然會對我的養母好,永遠不會忘了他們對我的恩情。”
徐航告訴記者一件事情。“我上小學四五年級時,原來的班主任調走了,我母親就在開學的時候,把我轉到了長庚小學。一天課間,有人告訴我,學校小賣店有人找我,兩位女士直勾勾地看著我,一個梳著齊齊的短頭。當時她不知道說什麼,和她同行的一位女士告訴我,她是我媽,又問我學習怎麼樣?問我知不知道自己是要的?說一直都在關注著我。她還說,‘看你過得挺好的,不想打擾你!等你養父母不在了,再回來認你。’我當時太小,也沒在意,也沒和養父母說。我在這個小學只上了一個月,後來又轉學了。”
當記者問徐航還記得母親的特征嗎?徐航告訴記者,“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穿了一件藍色長款的呢子大衣,因為我養母也有一件。她梳著短頭,個頭大約1米6左右!”
記者與其交談中觀察到,徐航右臉頰處有一淺紅色胎記。
盡管尋親之路渺茫,但李亞茹表示不會輕易放棄。“孩子現在長大了,我只希望孩子能跟自己的親生父母見上一面。”老人說,當年孩子送人肯定也有難言的苦衷,她希望能通過媒體幫徐航找到親生父母。
如果有讀者看到本篇報道或能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可撥打電話18946242528與李亞茹聯系,或撥打電話15204527427與徐航聯系,幫辦記者電話136045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