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19日訊 龍江大地奼紫嫣紅正有時,巾幗豪傑英姿颯爽競風流。
五載歲月彈指一揮間,過去的五年,是龍江婦女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婦女地位穩步提高的五年;是龍江婦女事業迎著春風蓬勃發展,取得累累碩果的五年;更是龍江婦女不讓須眉、大展身手共築夢想的五年。省十次婦代會以來,各級婦聯組織履職盡責,發揮優勢,團結動員1800萬龍江婦女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共促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生活,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驕人業績。
婦女事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五年來,龍江各項事業穩步推進,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為婦女事業發展增添不竭動力。
各級黨委切實加強對婦女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履行主體責任,把婦女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將婦女兒童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安排,2001~2010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目標如期實現,頒布實施2011~2015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建立為婦女兒童辦實事機制,出臺實施惠及婦女兒童的政策和項目,保障婦女兒童共享發展成果。各級人大、政協通過專門立法、執法檢查、專題視察,促進婦女享有平等發展的機會和權利。各級婦女兒童工作協調機構和相關部門履行職責,合力推進婦女兒童發展。婦女參與經濟建設領域不斷拓展,就業總量穩步增長,就業結構日益優化。各級黨委、政府為婦女發展提供財力支持,資金投入不斷加大,著力解決婦女兒童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落實“按婦女人口人均1元錢標准增撥婦女工作經費並納入財政預算”政策,全省各級財政撥付婦女工作專項經費近億元,為婦女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巾幗風采遍布龍江建設大潮
五年來,廣大龍江婦女勇立潮頭,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共促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生活。
全省廣大婦女參與經濟建設領域不斷拓展,就業總量穩步增長,就業結構日益優化,全省廣大婦女參與決策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佔農業勞動力60%以上的農村婦女,活躍在種植、養殖、加工、流通等領域,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五年來,全省還湧現出三八紅旗手5800名、三八紅旗集體3050個,巾幗建功標兵9340名、巾幗文明崗3890個,於雪梅、劉彩華、楊玉玲、楊慧等成為我省婦女的傑出代表。省級黨代會、人代會女代表和省政協女委員比例分別比上屆提高5個、3.5個和3.2個百分點,換屆後,市、縣兩級黨委班子女乾部配備率達到100%、鄉鎮政府班子女乾部配備率提高了17.4個百分點、女性進村“兩委”比例實現100%。2.1萬名村(居)委會女委員、6720個基層婦女議事會,成為推進基層民主的重要力量。遍布城鄉的21.5萬個“五好文明家庭”傳承美德、弘揚新風,20萬名巾幗志願者以模范行為播撒真善美,傳遞正能量,363萬名婦女參與綠化龍江大地,共建青山碧水、美麗家園。
婦聯牽頭橕起龍江“半邊天”
五年來,全省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斷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滿足廣大婦女需求,橕起龍江“半邊天”。各級婦聯組織深入開展科技興家、畜牧興家、合作興家、巧手興家、綠色興家、勞務興家“六興家”活動。
通過實施“農村婦女實用技術人纔培養工程”、“五大糧食作物科技高產攻關模式示范工程”等,組織120萬農村婦女學習應用先進實用技術,建立巾幗科技示范基地2847個。組建巾幗專業合作組織2760個,建立2200餘名女經紀人隊伍,凝聚一大批婦女致富帶頭人合作發展。編制實施婦女手工編織制作和婦聯家政服務產業發展規劃,牽頭制定家政服務地方標准,打造“龍江巧女”、“龍妹家政”特色品牌,引帶35萬名婦女巧手編織致富夢、4萬名家政服務員實現就業增收。實施“婦女創業就業促進行動”,組織專場招聘會1300餘場,服務50萬名婦女創業就業。制定實施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教育五年規劃,推動在黨校、乾校、高等院校開設性別平等課程,在全國首開性別平等教育進中小學校先河。在全國率先開展以維護婦女權益為重點的村規民約修訂工作,全省95%以上的村將依法維護婦女權益寫進村規民約,創造和積累了在基層群眾自治中推進男女平等的實踐經驗。縣級以上全部開通12338維權熱線並建立信訪窗口,婦女維權服務站延伸到鄉村(街道、社區)。我省各級婦聯組織全面落實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61.8億元貼息貸款扶持13.8萬名城鄉婦女創業增收。為近200萬名婦女提供“兩癌”免費檢查,發放貧困患病婦女救治補貼494萬元。募集資金、物資3.5億元,惠及貧困婦女23.7萬人。深入實施“春蕾計劃”,1.1億元資金救助11.5萬名貧困女童。3500個互助組、近萬個幫扶對子、2000餘個關愛服務陣地,幫助留守流動婦女兒童解決實際困難。創建“五好基層婦女組織”,推動83%的村婦代會實現換屆直選,建立村級婦聯954個,進一步激發了基層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