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日訊(賈秀峰 記者楊帆) 近日,記者從省婦聯獲悉,我省自開展“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使5.5萬婦女農民獲益,增收12億。
據悉,2011年我省“示范基地”主要依托女性領辦的巾幗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建立,目前有國家級26個,省級132個,市(地)級400個,縣(市、區)級1400個,分布行業以種植、養殖、加工業為主,分別佔總數的65%、35%、5%。基地經營范圍不局限於種植養殖,而是加工、流通等多個經營項目並進,立體式發展。各級示范基地共覆蓋女性農民約5.5萬人,帶動輻射婦女近百萬人,年增收約12億元,在培訓示范、信息提供、帶動銷售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農村婦女腰包鼓起來
同江市青河鄉永發村婦代會主任任燕牽頭創辦同江市清河香農業專業合作社,讓每個農戶入社後比同期增收30%,被命名為國家級示范基地,她們開發的禮品系列盒裝大米,平均每公斤賣到20元,農戶的經濟效益較入社前增長了4-5倍。雙城市三鄰村黨支部書記高希英牽頭創辦甜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省農科院建立了院村共建綠色瓜菜基地,30多戶社員利用3000餘畝土地種植瓜菜,收入達480餘萬元。
農業產業化經營走起來
基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采購物資、統一對外銷售,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延壽縣張艷華創辦的乾翔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堅持以銷定產,與河北安國、安徽毫州和哈市制藥六廠、世一堂制藥廠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幾年來,中藥材訂單生產面積發展到10800畝,發展10多個種類、20多個品種,年產值達1600多萬元,帶動全縣2000多名農村婦女種植中藥材,戶均增收5000多元,成為延壽縣的龍頭企業。
“婦字號”品牌亮起來
寧安市女能人郝麗偉創辦渤海沿江石大米專業合作社,綠色水稻示范園區總面積3000畝,主打“沿江石”商標,保證了稻米的純度和質量。嘉蔭縣烏拉嘎鎮立志村油豆角種植基地,過去家家晾乾菜也賣不上好價錢,自從注冊了“咱家園子”牌乾菜商標,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購銷模式,提昇了乾菜價值和檔次,把乾菜擺進了城裡的大超市,銷往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