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日訊 據佳木斯市政府新聞辦公室通報稱,2日早,佳木斯市公安局向陽公安分局接到報案,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曉農,於早7點從位於軍分區家屬樓的親屬家樓上墜樓。經派出所及120急救中心現場勘驗,墜樓者當場死亡。

2014年12月31日,張因身體不適入院檢查,診斷為焦慮性神經癥。事發前一晚,張與妻子一起留宿該親屬家中。對相關情況,公安機關已開展調查。
張曉農簡歷
張曉農,男,民族,漢族,大學學歷,1964年9月出生,1981年10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入黨,現任佳木斯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主持安全監管局全面工作。
新聞
為城市發展打牢安全基礎——訪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曉農
今年以來,佳木斯市的安全生產工作以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為主線,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責任落實、著力優化環境,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各項工作。1至10月份發生生產經營性死亡事故17起,死亡24人。死亡人數佔全年控制指標60%,與上年同比下降29.17%。市安監局直接監管的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行業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全市安全生產形勢保持持續穩定。
日前,記者采訪了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曉農。
記者:安全監管工作是通過對企業實施監管來保證企業的生產安全,今年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產生了哪些成效?
張曉農:今年以來,市安監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了“雙學雙轉雙走進”活動,雙學就是學政策理論、學業務知識,雙轉就是轉變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式,雙走進就是走進基層,走進企業,從而拉近了與企業的距離,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
在安全生產行政審批方面,針對企業提出的不夠透明、審批時限長等問題,市安監局將國家政策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本單位機構職能、崗位職責、業務流程、投訴方式進行公開,自覺接受企業監督。大力推行簡政放權,將原有的30項行政審批職能向縣區級安監局下放13項。成立了市安監局行政審批委員會,及時處理企業提交的審批事項。推行“無假日”預約服務、重點項目提前介入指導、全程跟蹤服務等制度,縮短行政審批時限,提高辦事效率。今年全市沒有發生企業因過期未換發安全生產許可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
在隱患整改方面,市安監局想方設法為企業提供諮詢、技術指導、培訓教育等服務,熱情幫助企業解決隱患整改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將服務寓於監管工作之中。建立了領導重點企業項目聯系服務點制度,局班子成員經常到企業進行聯系走訪,了解企業(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邀請專家深入企業排查隱患,幫助企業按照要求及時將隱患整改到位。年初以來共排查企業3519家,查出各類隱患3560項,整改3553項,整改率為99.8%,累計落實隱患整改資金1255萬元。
在行政執法方面,市安監局轉變執法理念和執法方式,把說理式執法貫徹執法全過程,不搞以處罰為目的的行政執法。執法檢查做到“三不得”:即不得妨礙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要求企業主要負責人陪同,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企業財物。在安全生產檢查過程實行“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監管和幫扶相統一”的原則,實行首查不罰、輕微不罰、整改不罰,積極幫助解決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做到監管前移,服務前置。今年以來沒有發生行政執法行政復議案件。
記者: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市安監局對存在的問題是怎麼進行整改落實的?
張曉農: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局廣泛發動,周密部署,狠抓落實,嚴格遵循各個環節的工作程序和要求。特別在整改落實環節上,我們努力在辦實事、求實效上下工夫,確保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針對查找出來“四風”的突出問題,一個一個地研究,細化了整改方案,提出了43條整改具體措施,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整改時限,落實整改責任。制定了《開展“四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確立了4項專項整治工作,對這4個方面問題,局黨組和各支部都主動對號入座,通過“號脈”、“會診”,進行對照檢查,認真研究對策,采取有效措施,一項一項落實好,一個一個改到位,做到整改不到位堅決不放過。在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上,到目前為止,已建立完善各類制度32項,有效強化了機關管理各項工作。
張曉農還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了市安監局結合反對“四風”和轉變作風等問題在安全監管工作上采取的舉措和承諾:
一是發揮職能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嚴格履行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責,深入推進安全責任落實,持續強化安全管理和監督,不斷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努力遏制和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二是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對材料齊全、符合條件的行政許可事項,當場辦結;當場不能辦結的要一次告知,承諾完成時限,在承諾時限內完成許可工作。對安全生產舉報查處工作,接到舉報後當日組織核查。對重大事項實行特事特辦,急事快辦,難事實辦。
三是規范行政行為,堅持公正執法。推行“文明有情執法”理念,對生產經營單位有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苗頭的,及時提醒告誡;對發現的事故隱患,幫助指導整改,堅決杜絕以處罰為目的執法行為。
四是加強自身建設,強化為民服務意識。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制度規定,認真遵守黨政機關乾部有關規定。認真受理企業和群眾投訴舉報,對影響發展環境和敗壞機關作風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
監督舉報電話:12350;服務熱線電話:822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