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6日訊 所謂“時間就是金錢”,這對於工程建設企業來說,形容得相當貼切。比如,辦證審批,遲了一天,損失可能以萬元計。
2014年12月29日一大早,大慶承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年波,帶著一厚沓材料,步履匆匆地趕到了市建設局八樓的“集中會辦室”。
“同志,您看,我這材料齊全不?要是沒啥問題,今天能拿證不?”劉年波辦理的是向陽豐家園6棟公寓樓及底座商服樓的“竣工備案”,而她所以匆忙,是因為這一環節關系到新房交付使用,以及接下來的房產證辦理。
“到這邊來,我給您看看。”“竣工備案”窗口的工作人員接過材料,認真核對。在確認無誤後,工作人員隨即打印了一份告知單,遞給了劉年波。“沒啥問題,拿著這個,去建築協會打證吧。”一聽這話,劉年波頓時大為高興。
“集中會辦日,真是不錯,辦事效率特別高。只要資料齊全,我們當天就能拿證,省時省力,少跑不少路。”劉年波說,此前,她辦理欣鳳學城施工許可證時,也是這樣快,當天就辦妥了。
而這要是放在以前,企業需要到市行政服務中心內的城鄉建設局受理窗口登記,然後,由窗口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將審批要件分傳到市建設局各業務科室,業務科室工作人員進行審批並作出是否通過審批後,再回傳到窗口,窗口工作人員再通知企業到局裡“蓋章”,這一來一回,至少要5天時間。
市建設局開發辦副主任趙雅麗告訴記者,像承寧地產辦理的“竣工備案”,即便是耽擱一天,企業交房時間可能就會受影響,一旦不能如期交房,是要向業主賠償違約金的。“所以,時間對於工程建設企業來說,相當寶貴,差一天,可能都是不小的損失。”
據了解,為方便企業辦證,去年7月,市建設局審批流程做“減法”,服務企業做“加法”,創新舉措推出了“集中會辦日”。市建設局駐市行政服務大廳的負責人杜建良告訴記者,所謂“集中會辦日”就是在每周一、周四的上午,將分布在市建設局不同樓層的9個業務科室以及市建設局駐市行政服務大廳的受理窗口,共10個科室,集中在一塊辦公。“集中會辦日”期間,抽調的工作人員不做其他事,只負責接待企業,凡是涉及到市建設局蓋章、出手續的事情,在當天可以“一站式”解決。
截至目前,市建設局共進行集中會辦48次,辦結事項395件。其中,核發施工許可證208個,完成施工圖行政性審查18個,施工合同備案8個,為27個項目完成規費核定,收繳規費6000餘萬元,辦理質量監督注冊手續7件,辦理竣工驗收備案125件(單體);接待辦事、諮詢人員逾600人次,發放一次性告知書130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