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開門是馬莉莉工作的前提。
原標題:獨自一人爬樓、敲門、抄表、收費,然後又到下一個單元,重復著同樣的工作
“您好,收水費的”一晚上要說兩百多遍
東北網1月22日訊 每天晚上5點到7點你在乾什麼?大多人會回答:下班、回家、吃飯,但對於一名入戶收費員來說,工作纔剛剛開始。
近日,記者和東城供水集團入戶收費員馬莉莉一同入戶收水費,體驗她這一晚的工作。1989年出生的馬莉莉大專畢業後,通過考試成為了一名入戶收費員。今年是她工作的第4個年頭。馬莉莉負責湖濱教師花園小區1470戶居民的水費收取工作,白天居民大都不在家,她只能夜晚上門收取。
當晚5點多,馬莉莉掏出了記錄本、收據和一次性鞋套,准備挨家挨戶收費。習慣性地,她每次都會先抬頭看看哪棟樓亮燈多,做到心中有數。能否敲開門是馬莉莉工作的前提,她說這個時間段市民大都在廚房做飯,抽油煙機聲音大,可能聽不見叫門聲,明明知道屋裡有人,可門就是不開。
馬莉莉邊敲門,邊提高嗓門說:“您好,收水費的。”清脆的聲音在樓道裡回蕩。馬莉莉告訴記者,這句話她一晚上最起碼要重復200遍。“這句話都快成我的口頭禪了。”
很快屋裡有了回應。這是當天她敲開的第一戶人家。“您好,我是供水公司收水費的。”對方說:“不是收過了麼?”馬莉莉耐心地回答:“上次是去年11月15日收的,可能您感覺時間過得快,我們每兩個月收一次。”類似這樣的回答,馬莉莉每天都要說很多次。

用手機把水表數拍下來再記錄。
馬莉莉負責收費的小區,水表一般都在廚房,一些住戶在裝修時,把它們封在了櫃子裡、抽屜裡,查水表時必須單膝跪地,蹲在櫃前纔能看清水表讀數。如果水表蓋恰巧擋住視線,馬莉莉就得爬進櫃裡,將手機探在水表上方,拍下來再記錄,這一戶恰恰是這樣。“您家的表現在是216,總共40元錢,我給您開票。”馬莉莉說。
敲門、抄表、收費,整個過程不會超過5分鍾,很快馬莉莉便開始敲第二戶人家,對方開門見到馬莉莉熟絡地說:“平時就你一個人,今兒有個伴兒了,不用換鞋,直接進來吧!”怕弄髒居民家的地,進屋前她還是麻利地套上了鞋套。
記者也跟著做,因為重心不穩,必須靠在門邊纔能順利將鞋套套好,出門脫下時也要一樣。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每次進屋、出屋都要重復。當記者套好鞋套時,馬莉莉已經蹲在櫥櫃前查水表了。
收費不都是順利的,馬莉莉來到一戶她從未成功收過水費的居民家,敲門時裡面有人回應,可當馬莉莉表達來意後,屋內便沒了聲音。
晚上7點10分,馬莉莉看了一眼表說:“今天就到這吧,再晚敲門居民一般就不會開了。”這一晚上,馬莉莉走了5個單元,敲了60戶人家的門,收上了27戶的水費。
在整個湖濱區,馬莉莉和同組的兩名同事共負責3930戶的居民的入戶收費,能得到居民們的認可和理解,是她們最大的心願,對於她們來說,聽到“姑娘你又來收水費了,快進屋喝點水。”是她們聽到的最暖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