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報1月25日訊 2014年,哈市開始全面實施醫生多點執業政策,本以為今後想找名醫看病不用再擠大醫院,在社區醫院等基層醫院就可享受到“高端”診療,但實施以來,真正從大醫院走出來的名專家並不多。“兩會”上,代表們紛紛提出,醫師多點執業應“昇格”實施,讓醫生身份由“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讓更多優秀醫生“流動”起來,讓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沈入”基層醫院。
記者調查
大醫院擠小醫院閑多點執業成效不明顯
哈市的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南崗區,南崗區有哈醫大附屬四家醫院等74所大中小型及專科類醫院,其中三甲醫院十餘所,全市患者看病都願意奔向南崗區,造成大醫院患者人滿為患,嚴重“超載”,而基層醫院、民營醫院卻門可羅雀,閑置在旁,造成這一現象並非是醫院多有名氣,而是名醫生都在大醫院,優秀的醫療人纔較集中。
去年,哈市開始全面實施醫生多點執業政策,三甲醫院醫生可到省內多家多地市的醫療機構進行多點執業,但新政實施以來,由於條件制約等限制較多,醫生擔心自己單位有想法顧慮也較多,優質高級衛生人纔真正到基層醫院、民營醫院兼職執業的人並不多。多點執業的初衷是想緩解大醫院的專家走不出來、基層醫院高水平醫生短缺的難題,但名醫生並未真正走入基層。
兩會聲音
莊玉斌代表:專科醫生培訓為全科醫生
建立全科醫生長期培訓體制,立足於現有醫療資源進行培訓,醫聯體大醫院的專科醫生在完成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後,可直接注冊為全科醫生,實現多點執業。建立全科醫生培訓經費投入機制,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崗位培訓提供經費保障。
劉明凱代表:建議醫生多下基層,扶持小醫院
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因基層條件差、工作量大、待遇低等原因,醫生流動性大,招聘難、留人難,人力資源不足,無法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應該鼓勵醫師多點執業,公立醫院醫生到二級醫院、社區醫院等基層醫院兼職,吸引更多患者到基層醫院看病,可以解決看病集中的問題,對基層醫院醫生的技術水平提高有極大幫助,在一定程度上還扶持了基層醫院,真正做到“大病到醫院,康復進社區”。
政府舉措
醫師多點執業今年全面放開
記者從省衛計委了解到,今年我省將取消醫師多點執業的醫療機構級別限制,由原來的三級綜合醫院向全部醫療機構放開,醫生只需取得第二執業醫院同意即可到該醫院執業,讓優質醫療資源可以共享,讓更多優秀醫師到基層、邊遠地區多點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