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3日訊 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以個人名義命名的第一支共產黨員服務隊,國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不僅帶動了系統內共產黨員服務隊伍的迅速壯大,而且其帶頭創新的工作方式也成為他人學習的“模板”。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公司共成立122支共產黨員服務隊,國家電網公司共成立4313支共產黨員服務隊。而黨員服務隊的所有隊長和隊員都由業務過硬、責任心強的優秀共產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擔任。他們衝鋒在急難險重的危難時刻,肩負起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電護航的重任,奔波在貧困孤殘等弱勢群體最需要的地方。
奉獻“接力棒”眾人來傳遞
14年來,一個又一個李慶長式的共產黨員心系千家光明,吃苦戰斗在搶修第一線,用汗水和行動,實踐著曾經許下的無私奉獻的神聖誓言。14年來,一個又一個李慶長式的服務標兵始終情牽萬戶冷暖,排懮解難,用忠誠和熱情,書寫著電力職工傾心服務、真情為民的責任。
“兒啊,娘沒事,你不用惦記我,好好工作……”這個忙前忙後的“兒子”正是原國家電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南崗分隊隊長張強,這個剛過而立之年的小伙子,精心照顧了自己轄區內一位素不相識的盲人阿姨整整10年!張強初識老人時,還不過23歲,從那天起,他為她買生活用品、交電費、收拾屋子,盡一個“兒子”應盡的義務。在張強青春的坐標系中,始終堅持以李慶長同志為楷模,把青春融入到了平凡的服務工作中。公司裡收繳欠費,最令人頭疼,是眾人避之不及的事。370萬的供暖公司欠費,可以說是個“老大難”、是根“硬骨頭”,然而,張強卻能仔細推敲370萬元欠費的由來,逐一與這些供暖公司溝通協商還款計劃,簽訂還款協議。欠費戶有的態度蠻橫,有的蹤跡皆無,張強就早出晚歸,蹲坑守護,苦口婆心……哪怕是對方答應付一萬或兩萬,他也要跑上十天半月。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把370萬元陳欠電費全部追繳回來。
數不清送走多少回晚霞,迎來了多少次朝暉,服務隊隊員們以誠信感動著社會,以奉獻精神感召著身邊人。哈爾濱市各區電力部門相繼成立國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分隊,不斷有新鮮“血液”補給到這個青春與力量並存的隊伍中。
“這些隊員幫扶我們有困難的老人,真是感激不盡!來新隊員了,證明你們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了,真好!”家住道外區濱江新城的張大爺在接受國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道外分隊隊員幫助後感慨道。空巢老人張大爺曾接受過服務隊的幫助,此次家中插座壞了,做飯成了難題,大爺便拿起求助電話。不到十分鍾的時間,道外分隊隊員張祥就為張大爺更換了兩個插座。這是張祥加入服務隊第一次出“任務”,他說,只要能幫上別人,就算苦點累點也值得。
“4號樓、5號樓停電!”“跳閘了,物業處理不明白。”“兩棟樓都沒電,今晚過節,沒電可怎麼辦啊?”2010年2月17日,正是元宵節,19:40分,國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呼蘭分隊隊員在接到求助後火速趕到現場。經過仔細檢查,隊員們發現小區內4號、5號樓之間的自維箱式變電亭跳閘,造成兩棟居民樓全部停電。搶修人員冒著嚴寒,經過1個多小時的搶修,將發生的故障處理完畢,在22時05分使上百戶居民正常用上了電。一位老大爺緊握隊員手說:“知道李師傅退休了,可沒想到人退了,服務隊的名譽和服務一點都沒有退步!不愧是黨員服務隊,你們就是新時代的活雷鋒!”
目前,國家電網哈爾濱分公司已湧現出國家、省、市級先進模范25人,該公司也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單位”、“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模范引領“服務”更具針對性
采訪中,國家電網哈爾濱供電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家電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可以說是我們職工群眾的一面旗幟,愛崗敬業、勇於創新的優秀品質,艱苦奮斗的實乾精神,熔鑄成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更好的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公司決定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讓優質服務更具針對性。”
2012年,國家電網哈爾濱供電公司從勞模性質、人員結構、技術特長、創新方向等多個方面進行考量,從不同崗位、不同專業中選拔出金偉志等6位勞模成立各具特色的創新工作室。其中,以深化服務創新,提昇優質服務品質為主題,建成了“欒國祥勞模創新工作室”;以培養知識型人纔,加強農網技術攻關為主題,建成了“田東旭勞模創新工作室”;以深化“你用電、我用心”服務理念為主題,建成了“虞樹水勞模創新工作室”;以推廣不停電催費法,實現電費“顆粒歸倉”為目的,建成了“肖廣岐勞模創新工作室”等。
勞模金偉志曾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對用電知識的不斷苛求,研究出很多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比如直流試驗電源箱、避雷器放電計數器檢測儀、繼電保護臨時保護裝置等,其中SF6濕度測試尾氣回收裝置獲得了全國QC成果一等獎,繼電保護臨時保護裝置,有效地緩解了公司的供電壓力,更好地保證了企業、居民及各企事業單位的用電需求。以他專業特長建立的工作室,為緩解供電壓力、節約用電尋找到了有效路徑。從各具特色的創新工作室創建至今,不但創出了自身的品牌效應,也贏得了社會認可,它們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秀員工投入到創新創優隊伍中來,成長為富有感召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創新工作平臺。